林晚皱眉。这种短暂切断不像随机故障,更像是精准压制。
她看向技术代表,第三次凝视他的眼睛。
“心灵洞察之镜”开启。
画面中,技术代表正想着备用传输协议。他记得有一条独立信道,原本用于紧急维修联络,从未接入主网,安全性高。但他没提,因为启用它需要手动切换物理线路,现场必须有人操作。
能力关闭。
“通知实验室,切换到B7应急信道。”林晚说,“派一个人去机房接线。”
“我亲自去。”技术代表说,“十分钟内完成。”
林晚点头。她知道对方不放心交给别人。
等待期间,她调出刚才记录的能量曲线,开始标记关键节点。每一个波动转折点都被她标上编号,旁边附上对应参数和时间戳。这份记录将成为下一步优化的基础。
T+68:22。
技术代表的声音再次响起:“B7信道已激活,数据流恢复稳定。”
林晚立刻将新通道接入主控系统。所有监测指标重新归位。
她打开内部日志,开始撰写《能量干预实录报告》。第一段写完,她按下保存键。
这时,科研组传来最新分析。
“我们发现异常能量的波动模式变了。”技术代表说,“不再是单一频率推进,而是分成三段错位释放,像是在测试我们的应对极限。”
林晚放大波形图。确实,原本连贯的冲击被拆解成短促脉冲,间隔极短,几乎重叠。
“他们在适应。”她说。
“是。”技术代表声音低沉,“而且速度很快。”
林晚盯着屏幕,没有说话。敌人不仅察觉了干预,还在快速学习应对方式。这场对抗已经进入动态博弈阶段。
她调出两台原型机的运行状态。第一台工作正常,第二台因频繁调整参数出现轻微过热预警。
“降低第二台输出频率。”她下令,“保留一台作为主控,另一台转入待命。”
“明白。”
林晚靠回椅背,闭眼两秒。脑袋里的刺痛感更明显了。连续三次使用能力,已经超过她平时的承受限度。
但她不能停。
她睁开眼,重新看向主屏幕。能量曲线虽然仍有起伏,但整体趋势已被拉住。东区电网压力减轻,暂时没有崩溃风险。
“召集科研组核心成员。”她说,“准备第二轮参数优化会议。”
“技术代表还在机房。”值班员提醒。
“等他回来。”林晚说,“我只等十分钟。”
她拿起水杯,杯底只剩一层凉水。她没喝,只是握着,感受那点重量压在掌心。
主控室内灯光微蓝,屏幕上的波纹缓缓趋于平稳。警报声从急促转为间歇。
林晚的目光落在G9泵站的坐标上。那里依旧闪烁红光,但节奏慢了下来。
她的手指轻轻敲击桌面,一下,又一下。
门开了。
技术代表走进来,手里拿着一份打印的数据表。
“这是B7信道接通后的完整记录。”他把纸放在桌上,“我发现了一个问题。”
林晚低头看去。
纸上最后一行标注着一段异常信号特征,与之前所有记录都不相同。
“这不是他们的攻击模式。”技术代表说,“这是某种回应。”
林晚盯着那行数据。
她的手指停在桌面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