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晚的手指从通讯面板上收回,指尖在空气中停顿了一秒。她没有立刻发送消息,而是调出权限列表,将“逆相项目”的响应等级从二级提升至一级,附加了最高优先标识。
屏幕闪烁,全联盟三级以上负责人陆续接入会议频道。名单滚动到科研组时,技术代表的名字亮起绿灯。林晚点开私信通道,发去一条简短指令:“原型机交付时间不变,增加双人独立验证流程,四十八分钟内提交最终报告。”
对方几乎是秒回:“收到。”
林晚放下手,目光扫过主控台上的三组状态栏。市场团队待命,调查小组已转入隐蔽模式,科研端正在封装设备。时间显示距离临界点还有六十七分钟。
她闭眼片刻,再睁开时眼神更沉。抬起视线,望向接入会议的第一位组长。那人刚说完准备情况,话音未落,林晚已经凝视过去。
“心灵洞察之镜”开启。
一瞬间,她看到对方脑海中的画面——昨晚孩子发烧,他凌晨两点才回家,今早赶过来时妻子一句话没说。现在他坐在岗位上,手指敲着键盘,心里却在想:万一判断错了,会不会连累整个团队?
能力关闭。林晚没有任何迟疑,直接在公共频道下令:“各组长确认组员心理状态,轮换制启动。连续执勤超四小时者,强制休息三十分钟。”
没人提出异议。系统自动更新排班表,几秒钟后,三条进度条同步刷新。
她转向技术代表的方向,虽然对方不在现场,但她知道此刻必须稳住科研端的节奏。她再次集中精神,凝视视频窗口中那双眼睛。
镜像浮现。
她在对方意识里看到两个选项在反复拉扯:一个是提前十分钟交付但减少测试环节,另一个是按时交付但确保万无一失。他的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桌角,内心倾向后者,却又怕耽误整体部署。
林晚开口:“我只要完全验证过的设备。宁可晚三十秒,不要快一分钟。”
技术代表抬头,声音很轻:“明白。”
林晚切断连接。她的太阳穴开始发胀,这是今天第三次使用能力。但她没停下,转而调出零件清单,逐项核对来源编码。所有模块均来自内部供应链,焊接记录完整,参数符合标准。
“启用本地数据库替代云端校准。”她在指令中补充,“不允许任何外部信号接入组装环境。”
实验室那边传来回应。林晚站起身,走到监控屏前,盯着原型机封装过程的实时画面。焊接工的手很稳,动作熟练,但当镜头拉近时,她注意到那人喉结动了一下。
她再次开启“心灵洞察之镜”。
这一次,她看到的是短暂的走神——工人想起昨天邻居议论G9泵站的事,说那里早就废弃,不该有电。这个念头一闪而过,但他没上报,只是下意识放慢了手上的动作。
林晚立即下令:“更换操作人员,原岗位留档观察。”
新接手的人五分钟内到位。林晚盯着屏幕,直到最后一道密封完成,整机通过气压检测。
“首台原型机封装完毕,可交付。”技术代表的声音传来。
林晚点头,在任务日志中标记节点。她没有放松,反而调出全域广播系统,按下全域通话键。
“所有单位听令。”她的声音清晰平稳,“现在是T-67分钟。市场组暂缓公开通报,启动内部舆情预热机制;调查组暂停主动追踪,转入隐蔽待命模式;科研组维持现有进度,每十分钟同步一次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