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9章 科研进展,应对方法初成型(1 / 2)

林晚的手指还停在U盘接口旁,那滴透明液体在灯光下微微反光。她没有立刻收回手,而是盯着指尖残留的痕迹看了两秒,随即站起身,从侧柜取出一副密封手套戴上。

她将手指靠近检测仪入口,按下采样键。仪器发出轻微嗡鸣,屏幕开始滚动数据。同时她调出隔离通道的监控画面,快进到调查小组进入前的三十秒。画面中三人行走正常,无人接触可疑物品,衣物表面也没有液体飞溅痕迹。

“不是他们带进来的。”她低声说。

通讯器亮起,科研组技术代表的声音传来:“我已经到了门口。”

“进来,带上防护箱。”林晚说完,打开了门禁权限。

技术代表进门时提着一个银色箱子,放在操作台旁。他看了一眼U盘位置,“发现什么了?”

“这里有不明物质,可能影响设备读取。”林晚指向检测屏,“初步显示非腐蚀性,无毒性反应,但分子结构异常,不像是常见溶剂。”

技术代表立即打开自己的检测模块,连接主系统。两人并排站立,盯着同步跳动的数据流。几分钟后,他的眉头皱了起来。

“这东西有微弱导电性,而且对高频信号有吸附作用。”他说,“如果它渗入电路板,可能导致数据延迟或误传。”

林晚点头,“所以不能直接用原设备继续分析。我们需要确认所有读取过程不受干扰。”

“启动三级环境检测。”技术代表输入指令,“我会对整个读取路径做一遍扫描,包括端口、主板和缓存区。”

系统响应提示亮起,检测程序开始运行。林晚转身走到资料台前,调出“潮汐计划”的原始文件副本。屏幕上依旧显示着那条关键记录:“若信号同步率达百分之八十,则启动‘深流’阶段。”

她目光落在“同步率”三个字上。

这时,检测仪发出完成提示音。技术代表走过来,“结果出来了。U盘本体和接口区域都没有被污染,只有插入瞬间接触到的金属触点有微量残留。不影响数据真实性。”

林晚松了一口气。她重新坐回指挥位,手指敲击键盘,将“相位扰断法”的研究申请提交至科研组权限通道。

“你现在能开始建模了吗?”她问。

“已经在做了。”技术代表回到自己终端前,“我们用了‘潮汐’标注的频率参数,结合过去三次能量波动的实际轨迹,尝试找出它们的共振规律。”

林晚走过去站在他身后。大屏幕上正生成一条起伏曲线,下方是不断刷新的匹配度数值。

“目前看,这些波动并不是随机发生的。”他指着其中一段波峰,“每一次都出现在城市电网负载最低的时间段,而且集中在东区、F7这条线路附近。说明对方在选择最容易突破的位置。”

“他们想测试控制力。”林晚说。

“没错。而我们的机会也在这里。”他切换画面,展示一组新推导出的反向波形,“如果我们能在它们形成稳定同步前,打入一个相反相位的脉冲,就能打乱节奏,至少拖延扩散时间。”

林晚看着那组波形,问:“成功率多少?”

“理论模型跑通了七轮,每次都能延缓四到六小时。”他顿了一下,“但实际应用需要精准Tig,误差不能超过0.3秒。而且发射装置必须靠近目标节点。”

“也就是说,只要设备到位,方法可行?”

“前提是频率校准完全正确。”他说,“差一点都会失效。”

林晚没再说话。她转过身,面对着他,直视他的眼睛。

精神集中的一瞬,视野内景象变化。她看到他在昨夜独自留在实验室的画面,反复核对每一组数据;看到他拒绝同事提出的强干扰方案,坚持采用更稳妥的方式;也看到他此刻心里最清楚的想法——这个模型可以工作,但必须由她来决定是否启用。

能力关闭后,她感到太阳穴一阵胀痛,比之前几次更沉。但她压住不适,开口道:“我接受这个方案。”

技术代表抬头看她。

“你确定?”他问。

“你已经验证过风险。”林晚说,“现在我们需要的是行动。”

她回到主控台,调出任务分配界面,创建专项小组权限组,命名“逆相项目”。设定访问等级为二级以上,执行时限七十二分钟。

“你负责牵头。”她在通讯栏发送指令,“调两名工程师,优先调试原型机。目标覆盖范围是F7至东区变电站之间的所有接入点。”

“明白。”技术代表开始整理资料,“我会把构造图发给你审核。”

林晚点头,目光扫过能量热力图。波动频率仍在上升,最新数据显示已达到79.6%,距离临界点越来越近。

她打开内部日志,记录当前决策依据,并附上模型文件编号。做完这些,她才稍微靠向椅背,闭眼三秒。

再睁眼时,视线落回中央屏幕。原型机构造图已经开始生成,第一版设计显示出一个手掌大小的装置,带有定向天线和独立电源模块。

“体积还能再小吗?”她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