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月倏忽而过。
京城的酷暑来得又早又烈,日头明晃晃地照着朱红宫墙和青石板路,蒸腾起一股扭曲的热浪。树上的知了扯着嗓子拼命嘶鸣,更添了几分烦躁。
不过,这暑气似乎并未完全侵入北镇抚司衙门深处,那间植了几株翠竹的书房。
陈然难得换上了一身轻薄的夏布常服,袖口挽起,正提笔在一份关于整顿京畿卫所军纪的条陈上做着批注。
窗扉半开,带着竹叶清气的微风穿堂而过,稍稍驱散了午后的闷热。
案角放着一碗冰镇过的酸梅汤,沁出细密的水珠,散发着丝丝凉意。
比起一月前朝堂血雨腥风、辽东战报频传时的紧绷,这几日竟显得有些异样的“平静”。
通敌官员被明正典刑的余波仍在,但表面上的反对声音几乎绝迹。援军和粮草依照计划陆续北上,辽东前线虽依旧战事激烈,但辽阳城还在袁崇焕手中苦苦支撑,未曾陷落,这本身就算是个不错的消息。
上官婉儿坐在下首,正安静地翻阅着各地送来的简报,将其分门别类。她如今在北镇抚司俨然已是陈然最重要的副手,处理文书、协调情报,井井有条。她今日也穿着一身淡青色的纱裙,少了几分在御前的庄重,多了些属于夏日的清爽与灵动。
“山东那边,漕帮几个不安分的老家伙,被武林盟主上官隼他们带着人‘清理’了一遍,最近规矩多了。”上官婉儿将一份简报轻轻推到陈然手边,语气带着一丝轻松。
陈然笔下未停,只淡淡“嗯”了一声,端起酸梅汤喝了一口,冰凉的酸甜滋味滑入喉间,确实消暑。他抬眼看了看窗外被晒得有些发蔫的竹叶,随口道:“这天倒是热得邪乎,比往年更甚。”
上官婉儿抿嘴一笑:“是呢,听说皇庄里【大熊】他们试种的那些耐旱作物,倒是长得正好。若是能推广开来,或许日后百姓也能少受些暑旱之苦。”
这片刻的闲适,几乎让人错觉那辽东的血火、朝堂的暗涌都已远去。
然而,这错觉并未持续太久。
书房外传来急促而熟悉的脚步声,打破了这份短暂的宁静。肖运的身影出现在门口,脸色不复平日的沉稳,手中紧握着一支密封的铜管。
“辽东六百里加急!”
陈然放下笔,脸上的那一丝闲适瞬间敛去。他接过铜管,验看火漆封印完好,这才用力拧开,取出了里面卷得紧紧的信笺。
上官婉儿也站起身,神色关切地望了过来。
信纸上用的是北镇抚司最高级别的密码,墨迹似乎因书写仓促而略显潦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