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5章 百草堂之莲花(2 / 2)

“可……可刘二说,你这荷花是寒性的,吃了会拉肚子!”汉子的声音发颤,眼里满是挣扎——一边是母亲的性命,一边是连日来听到的谣言,他实在拿不定主意。

里屋的哭声停了,所有人的目光都落在王宁身上。王雪急得要辩解,却被郑钦文拉住了。郑钦文走到汉子身边,轻声道:“兄弟,我母亲前日呕血,也是王兄用荷花治好的。你看,我母亲现在能下地做饭了。”他说着,从怀里掏出一张药方,“这是王兄开的荷花汤剂,你若不信,可去我家问问。”

汉子看着药方上“荷花三钱、莲叶二钱”的字迹,又看了看炕上气息奄奄的母亲,眼泪突然掉了下来:“王药师,我信你!你快救我娘!”

王宁松了口气,掰开汉子的手,小心翼翼地将荷花莲须糊敷在李阿婆的伤口上。药糊刚贴上,渗血的速度就慢了些。他又从布包里掏出一小包药粉——是用荷花和莲子磨的,冲了水,用银勺撬开李阿婆的嘴,一点点喂进去。

“这药能散瘀,让体内的瘀血排出来,伤口才能愈合。”王宁喂完药,又摸了摸李阿婆的额头,“雪妹,你守在这里,每隔半个时辰换一次药糊;郑兄,麻烦你去药铺一趟,让张娜把灶上熬的莲叶水带来,再拿些干净的纱布。”

两人刚要动身,院门外突然传来一阵马蹄声。一个穿着绸缎马褂的汉子提着个木箱,快步走进来,看见屋里的情景,立刻喊道:“王药师!钱多多让我送药材来!”

是钱多多的伙计!王宁又惊又喜,迎上去打开木箱——里面装满了晒干的荷花、莲叶,还有一小包莲子,最底下竟还有个瓷瓶,贴着“莲房炭”的标签。

“钱老板说,知道您急需荷花,特意让我连夜从邻镇的药铺调的货。”伙计擦了擦汗,“这莲房炭是用莲蓬烧成的,止血比荷花还管用,您看看能用不?”

王宁拿起一块莲房炭,黑色的炭块上还带着莲蓬的纹路,凑近闻了闻,有股淡淡的焦香。他心里一阵暖意——钱多多虽精明,却总在关键时刻帮他一把。

“能用!太能用了!”王宁将莲房炭碾碎,和荷花糊混在一起,“莲房炭收敛止血,正好能加强药效。”

重新敷上药糊后,李阿婆伤口的血渐渐止住了。又过了半个时辰,她的眼皮动了动,竟缓缓睁开了眼睛,声音微弱得像蚊子叫:“水……”

“娘!您醒了!”汉子扑到炕边,眼泪又掉了下来。王宁赶紧让张娜(她刚跟着郑钦文回来)递过莲叶水,用小勺喂给李阿婆。

看着李阿婆喝下水,脸色渐渐有了些血色,王宁终于松了口气。他走到院门口,雨已经停了,天边露出一抹淡淡的霞光。郑钦文走到他身边,看着他沾满药渍和血污的手,轻声道:“王兄,你这荷花,真是救了不少人。”

王宁笑了笑,指了指远处的荷塘。霞光下,荷塘里的莲叶泛着绿光,几朵荷花挺立在水面上,像一盏盏点亮的灯。他忽然想起衣襟上的锦囊,里面的荷花瓣还在,清苦的香气,此刻却格外安心。

可他不知道,此刻的回春堂里,孙玉国正看着手里的残片,脸色阴沉得能滴出水来。刘二站在一旁,低着头不敢说话——他早上喝了荷花药粉,肚子不疼了,可这话,他不敢跟孙玉国说。

“王宁……”孙玉国捏着参片的手越来越紧,指节泛白,“他到底用的什么邪术,竟能治好崩漏?”

回春堂的药柜蒙着层薄灰,孙玉国把手里的参片狠狠摔在柜台上,参片滚落在地,沾了尘土。刘二缩着脖子,偷偷把脚边的参片往暗处踢了踢——他今早喝了王宁的荷花药粉,不仅肚子不疼了,连之前胳膊上的红疹都消了大半,可这话堵在喉咙里,半个字也不敢说。

“废物!”孙玉国指着刘二的鼻子骂,“让你去散布谣言,你倒好,自己先喝上他的药了!你没看见镇西的人都往百草堂跑?再这样下去,咱们回春堂就得关门!”

刘二搓着手,忽然眼睛一亮:“掌柜的,我有个主意。王宁不是靠荷花治病吗?今晚我去荷塘边,把他晒在那里的新鲜荷花都扔了,再往他药铺的水缸里加点东西——让他的药不管用!”

孙玉国的眼睛眯了眯。他虽不齿这种下三滥的手段,可一想到百草堂门庭若市的模样,心里的嫉妒就像野草般疯长。他沉默了片刻,从抽屉里摸出个纸包,里面装着白色的粉末:“这是巴豆粉,少量用能通便,多了就会腹泻。你悄悄撒在他的药材里,别让人发现。”

夜幕降临时,荷风镇静了下来。王宁在百草堂里整理药材,张娜在一旁缝补药袋,王雪则趴在桌边,把白天采来的荷花一片片摊开,放在竹筛里晾干——钱多多送来的药材虽够应急,可新鲜荷花药效更好,她想多晒些存着。

“哥,你看这朵荷花,花瓣多完整。”王雪举起一朵粉色的荷花,花瓣上还沾着水珠,在油灯下泛着光。王宁笑着点头,刚要说话,就听见后院传来轻微的响动。

“谁?”王宁抄起墙角的镰刀,快步往后院走。张娜和王雪也跟了上来,油灯的光在黑暗中晃悠,照见一个黑影正往竹筛里撒东西。

“是你!”王雪看清了黑影的脸,气得大喊,“刘二!你又来搞鬼!”

刘二吓了一跳,手里的纸包掉在地上,白色的粉末撒了一地。他转身就想跑,却被突然出现的林婉儿拦住了。林婉儿穿着夜行衣,手里的匕首泛着冷光:“偷东西还想跑?”

林婉儿是三天前落脚在镇外的破庙的,那天她路过百草堂,看见王宁给村民义诊,觉得这人是个好医生,便多留了个心眼。今晚她本想出来找点水喝,却看见刘二鬼鬼祟祟地溜进百草堂后院,便跟了过来。

刘二被匕首抵住喉咙,吓得腿都软了:“别……别杀我!是孙掌柜让我来的,他让我撒巴豆粉,让王药师的药不管用!”

王宁捡起地上的纸包,闻了闻——确实是巴豆粉的气味。他皱着眉,看着刘二:“你就不怕这巴豆粉害了人?”

“我……我没想害人,就是想让你少些病人……”刘二的声音越来越小,头垂得更低了。

林婉儿刚要把刘二扭送到镇公所,就听见外面传来一阵急促的敲门声。王宁打开门,只见回春堂的伙计慌慌张张地跑进来:“王药师,不好了!孙掌柜他……他上吐下泻,还呕血,您快去救救他!”

所有人都愣住了。刘二更是瞪大了眼睛:“不可能啊,我把巴豆粉都撒在这里了,孙掌柜怎么会……”

王宁心里一动,大概是孙玉国自己用了什么药,反而伤了身体。他没多想,拿起药箱,对林婉儿道:“先把他关在柴房,等我回来再说。”又对张娜和王雪道,“你们看好药铺,我去去就回。”

赶到回春堂时,孙玉国正躺在里屋的炕上,脸色惨白,嘴角还沾着血。他看见王宁进来,眼里满是惊讶,随即又变得羞愧:“你……你怎么来了?”

“我再不来,你就要流血而亡了。”王宁放下药箱,伸手探向孙玉国的脉搏,“你是不是用了参片?还加了其他补药?”

孙玉国点点头。他见百草堂用荷花治病有效,心里着急,便想用人参补气,可又觉得药效不够,加了些活血化瘀的药,没想到反而伤了脾胃,导致呕血腹泻。

“你本就暑湿在身,参片性温,再加上活血化瘀的药,只会加重瘀滞,让血更止不住。”王宁从药箱里拿出荷花和莲须,“还是得用荷花散瘀止血,莲须固涩,再搭配些莲子健脾。”

他让伙计烧了热水,把荷花和莲须捣碎,调成糊状,喂孙玉国服下。又用新鲜莲叶煮了水,让他漱口——莲叶清热,能缓解口腔里的血腥味。

半个时辰后,孙玉国的呕吐止住了,也不腹泻了。他看着王宁,眼里满是愧疚:“王药师,我之前不该让刘二散布谣言,还让他来害你……”

“过去的事就别说了。”王宁收拾好药箱,“医者仁心,我不会见死不救。只是以后,别再用那些歪门邪道了,好好治病,才是药铺该做的事。”

孙玉国看着王宁的背影,心里五味杂陈。他忽然下床,对着王宁的背影深深鞠了一躬:“王药师,我知道错了。以后回春堂,再也不跟你抢生意了,我还想……还想跟你学用荷花入药的本事。”

王宁停下脚步,回头笑了笑:“好啊,等你病好了,随时来百草堂找我。”

走出回春堂时,天边已经泛起了鱼肚白。王宁看着远处的荷塘,第一缕阳光洒在荷叶上,像镀了层金。他忽然觉得,这场因荷花而起的风波,或许就要结束了。

荷风镇的雨彻底停了,连日的阴霾被晨光驱散,万亩荷塘里的莲叶舒展着,托着晶莹的露珠,粉白的荷花在阳光下开得格外鲜亮。百草堂的门早早开着,王宁正坐在柜台后,把荷花、莲须、莲房炭的入药方法一一记录在纸上——他要把这些经验整理成册,留给后世的医者。

“哥,孙掌柜来了。”王雪从门外探进头,手里还拿着一束新鲜的荷花。孙玉国跟在她身后,穿着一身干净的青布长衫,手里提着个木盒,脸上没了往日的倨傲,多了几分诚恳。

“王药师。”孙玉国把木盒放在柜台上,打开一看,里面是一整套崭新的铜制药碾,“这是我托人从苏州买的,你之前的药碾都旧了,换上这个,碾药能省些力。”

王宁看着铜制药碾,上面还刻着细密的莲花纹,心里一暖:“孙兄客气了。”

“该说客气的是我。”孙玉国叹了口气,“之前我鬼迷心窍,总想着跟你抢生意,还做了不少糊涂事。若不是你不计前嫌救了我,我现在还不知道怎么样呢。”他顿了顿,又道,“我已经把回春堂的参片都低价卖了,以后回春堂就跟着你学用荷花入药,咱们一起为镇上的人治病。”

王宁笑着点头,从抽屉里拿出一本手抄的册子:“这是我整理的荷花全株入药方,你先拿去看。荷花性温,可搭配莲叶清热、莲子健脾,不同病症用法不同,你要是有不懂的,随时来问我。”

孙玉国接过册子,双手捧着,像是捧着稀世珍宝:“多谢王药师!我一定好好学,绝不辜负你的心意。”

正说着,门外传来一阵马蹄声。钱多多穿着绸缎马褂,笑着走进来:“王药师,孙掌柜,我可是给你们带好消息来了!”他从随身的包袱里掏出一份契约,“我已经跟邻县的药铺谈好了,以后荷风镇的荷花、莲叶、莲子,都由我收购,价格比往年高两成!这样一来,村民们种荷花的积极性就更高了,你们的药材也不愁供应了。”

王宁和孙玉国对视一眼,都笑了。荷风镇本就以产荷闻名,现在有了稳定的销路,村民们的日子能好过些,药材也能源源不断,真是两全其美。

“钱老板,真是太感谢你了。”王宁握着钱多多的手,“以后还要多劳你费心。”

“客气什么!”钱多多拍了拍王宁的肩膀,“你用荷花救了荷风镇的人,我不过是做了点小事。对了,林婉儿姑娘呢?我还想跟她道谢,上次若不是她抓住刘二,药材还不知道要被糟蹋多少。”

提到林婉儿,王宁的眼神柔和了些:“她今早走了,说要去云游,还留下了一样东西。”他从衣襟里掏出一把匕首,匕首柄上刻着“莲心济世”四个字,做工精致,“她说,这是给我的,希望我能一直保持医者仁心。”

钱多多接过匕首,仔细看了看:“好字!好寓意!王药师,你配得上这四个字。”

这时,郑钦文带着一群村民走进来,手里捧着一块牌匾。牌匾是用楠木做的,上面刻着“莲心堂”三个大字,还镶着金边,在阳光下闪闪发亮。

“王药师,这是我们全体村民的心意。”郑钦文把牌匾递给王宁,“你用荷花救了我们,我们商量着,把百草堂改名叫‘莲心堂’,让大家都记得你的恩情,也记得荷花的功德。”

王宁看着牌匾上的字,又看了看身边的孙玉国、钱多多,还有满屋子笑着的村民,眼眶有些发热。他想起暴雨天里荷塘边的焦急,想起李阿婆床边的凶险,想起孙玉国悔悟的模样——所有的辛苦,在这一刻都有了意义。

他接过牌匾,对村民们深深鞠了一躬:“多谢大家!我一定会好好经营莲心堂,用荷花的药性,为更多人治病。”

后来,荷风镇的荷花越种越多,不仅成了江南有名的“莲药之乡”,还吸引了不少外地的医者来学习荷花入药的方法。王宁整理的《荷花全株药用录》被广泛流传,里面详细记录了荷花、莲叶、莲子、莲须、莲房炭的用法,救了无数人的性命。

每年荷花盛开的时候,荷风镇都会举办“荷花药会”。王宁和孙玉国会坐在荷塘边,给村民们讲解荷花的药性,教孩子们辨认药材。钱多多则会带着各地的药商来收购荷花,看着村民们笑着数钱,他也跟着开心。

有人问王宁,为什么对荷花情有独钟。王宁总会指着荷塘里的荷花,笑着说:“荷花出淤泥而不染,就像医者的仁心。它的每一部分都能入药,就像医者的职责——无论什么病症,都要尽全力去救治。”

风拂过荷塘,莲叶轻轻摇晃,荷花的清香飘得很远。那把刻着“莲心济世”的匕首,被王宁挂在莲心堂的正中央,提醒着每一个来这里的医者:行医之路,当以仁心为舟,以药材为桨,渡人渡己,不负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