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更多的战士,根本就没有来得及留下照片。
想到这里,钱伯钧找出自己的小本本,记录下安排全团战士拍照的事项。
虽然与作战无关,还要耗费太多的人力物力。
但这群可爱的人们值得!
他轻轻抽出最上面那张,上面是个笑得憨厚的方脸汉子,背后用铅笔写着“358团一营三连六班班长张天虹,茹越口血战阵亡”。
第二天,平顺县城。
平顺县城校场四周的松枝门楼上缀满露珠。
钱伯钧站在临时搭建的授勋台上,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讲稿边缘。
那里被汗水浸出了几道褶皱。
台下七千多名官兵的钢盔反射着朝阳,像一片微微起伏的银色海洋。
“全体——立正”
随着值星官楚明远炸雷般的口令,整个校场骤然安静。
钱伯钧深吸一口气,突然扯开军装前襟,露出胸膛上狰狞的弹疤。
这个动作让前排的老兵们瞳孔微缩。
这是钱伯钧当初为了假死脱身,让自家特战排排长老邢打的。
当然,知道事情真相的战士不多。
都以为是小鬼子干的。
“弟兄们!”他的声音像砂纸磨过钢板,“从茹越口到太原城,从忻口到平顺,咱们427团死了两千三百二十一个兄弟!”
台下传来压抑的抽气声,有个拄拐的伤兵突然挺直了腰杆,“今天这场庆功会,活着的站着听,牺牲的......”
他猛地指向西面山坡,“躺着听!”
风卷着松涛声掠过校场,旗杆上的青天白日旗猎猎作响。
伯钧抓起桌上的军用水壶灌了两口,清水顺着下巴滴在勋章盒上,把“青峰勇士”四个鎏金小字洗得发亮。
“有人说过咱们是地方的杂牌军。”他突然冷笑,拳头砸在讲台发出闷响,“放他娘的屁!”
站在第三排的机枪手王栓柱浑身一颤,想起忻口战场上团长也是这么骂着把他们拽出包围圈的。
“427团老一营三连血战茹越口,最后撤下来只剩三十四人!”钱伯钧的指挥刀“锵”地出鞘,刀尖划过空中无形的战线,“427团三营二连五排的战士在太原城南巷战,拿汽油桶滚着打鬼子坦克!”
刀锋突然转向东面观礼台,“还有那些说咱们投共的......全他娘的都是放屁!咱们427团永远是三晋大地的王牌部队!永远是铁打的功勋部队!永远是三晋父老的守护神,小鬼子的索命无常!”
观礼席上的八路军代表闻言大笑,带头鼓起掌来。
王文仲趁机上前两步,牛皮靴跟磕出清脆的声响。
这个素来稳重的参谋长此刻眼眶发红,展开命令书的手微微发抖:“奉第二战区34军203旅副旅长钱伯钧长官命令,兹对427团下列有功人员叙功表彰......”
他念到第三个名字时,台下突然爆出惊呼。
被点到的一营三连战士李牧源愣在原地,直到战友用枪托轻捅他后背才如梦初醒。
这个曾在忻口战场背着火焰喷射器钻地道的汉子,此刻同手同脚地蹿上台,敬礼时差点把钢盔甩飞。
“......授予'青峰勇士'称号,记二等功一次!”王文仲的声音被山风送得很远。
李牧源接过勋章时突然跪下,“咚”地给钱伯钧磕了个响头:“团座!这功该给班长的!他推我出坑道自己没来得及......”
钱伯钧一把拽起这个浑身战栗的兵,把勋章拍在他胸口:“他娘的,跪个屁!跪天,跪地,跪父母。其他人,一概不跪!活着领,死了追授,一个都不会少,都会有的!”
转身时低声补了句,“你班长在烈士陵园等着看呢。”
苏婉清捧着花名册上前时,场边响起此起彼伏的欢呼声。
女兵们抬着的红木托盘里,勋章摞成小山,最上面那枚“抗战英雄”章压着绶带。
“,“磐石营三连二班,忻口战役中坚守青石峪隘口十二小时,全班记二等功!”
被点到名的班队列里,独臂班长赵勇用残肢夹着锦旗,牙齿咬住旗角“哗”地抖开。
旗面上弹孔状的镂空在阳光下透出斑驳光点,像极了那夜日军照明弹的光斑。
全场哄笑中,士兵立正敬礼,露出袖口机油染黑的“涤寇”二字。
随着一名名授勋战士代表登上主席台,操场里的气氛越来越浓烈!
不知不觉间,军乐队突然又奏响《满江红》。
当最后一名获奖者。
炮兵营一连三排的一班长老孙头挂着“神炮手“勋章归队时,日头已经西斜。
钱伯钧突然摘下军帽:“现在,全体向右转.......”
七千多双军靴碾过黄土,齐刷刷面向西山坡,“目标烈士陵园,齐步——走!”
队伍像条灰色长龙蜿蜒上山,沿途百姓自发加入。
有个扎红头绳的小女孩被父亲扛在肩上,小手攥着刚摘的野菊,花瓣随着步伐簌簌飘落。
陵园入口处,三百二十一座新坟排列成巨大的刀锋阵型。
钱伯钧在镌刻“427团历次战役烈士”的纪念碑前肃穆行礼,从怀里掏出个油纸包。
“安息吧,弟兄们。”他将油纸包放在碑前。
王文仲带着军官们挨个上前,有人摆上缴获的日军军刀,有人放下一把沾血的工兵铲。
林秀儿蹲下身时,裙摆扫过青砖,二十多封未拆的家信从她怀中滑落。
“念家书喽......”她带着哭腔的喊声惊飞了鸟雀。
信纸在风中哗啦作响,像是无数亡灵在应答。
祭奠接近尾声时,山脚下突然传来引擎轰鸣。
五辆坦克排成箭矢队形驶来,炮管统一压低四十五度。
“涤寇营,鸣炮致哀!”林怀瑾的吼声在城郊回荡。
坦克主炮接连喷出火舌,空包弹的气浪震得松针如雨纷落。
钱伯钧站在硝烟里,看着夕阳给每块墓碑镀上金边。
有个穿补丁衣裳的老农突然扑到某座坟前,颤抖的手摸着碑文:“儿啊,爹看见你的勋章了......”
那枚“青峰烈士”章在碑前闪着微光,映出老人浑浊的泪。
返程时队伍沉默了许多。
但一股力量在默默继续。
只要有这股力量一直传承下去,那么青峰万岁,抗战必胜,中华不会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