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孕(六)(2 / 2)

妖痣 令疏 1685 字 4个月前

况且,仲秋过后,他就要将重心放在前朝秋闱等大事上——因先前春闱受贿的丑事,恐天下读书人大半都为此事后怕疑心,谢锦安就宣布要各个环节都亲自监督,杜绝此事发生,更愿意将中榜文章放出,将评判标准和相应的批语评分放出。

果然顾菀眼中绽开些许期盼和向往的笑意,而后挂上了一点顾虑:“就怕皇祖母和祖母担心。”

谢锦安眨了眨眼睛:“阿菀放心,我自有主意。”

于是顾菀就放心地点了点头,神色中满是信赖之色。

时间一眨眼就来到了仲秋节。

皇宫和京城中除了仲秋团圆的欢乐气氛外,还将眼睛盯在三件事情上:第一件,就是即将举行的秋闱之事,由新帝亲自主持,引得无数过了会试读书人到京城一试;第二件事,就是皇后娘娘有孕,为着给皇后娘娘分忧,要选拔些有才干和见识的女儿家进宫做女官,不论女子的出身或是嫁娶,只要品行好,对自身文采有自信,都可参与选拔,通过后就是有品阶的女官了,能给家里面挣一份脸面荣光。

而这第三件事情,就是京城中要举办仲秋灯会,不光朝廷出资,不少的商贾都从中看到商机,借着京城中文人多的时机,除了往年会举办的杂耍、唱戏、说书之外,更是增添了不少对对子、飞花令之类的文雅活动。

其中的彩头多是难得的孤本、书画,能叫文人们看得心痒痒。

皇宫最不显眼的明雀门中,有一辆格外普通的马车缓缓驶出,往城中最热闹的、护城河边的灯会行去。

几乎后面的宫门刚一关上,马车窗上的帘子就被人掀起,隐约能看见一点雪白小巧的下巴。

顾菀是第一回这样近地瞧见京城中开办灯会的样子。

她从前在温竹山庄子上遥遥看去的时候,觉得灯火通明的京城,已然是无比壮观,令她心生向往。

然而身在京城之中,只觉得这京城在一夜之间,不像是人间之城。

竟是……竟是像天上的银河化作城池,落在了其中。

还未进入其中,就已经能让顾菀骤然失神。

谢锦安正将装了冰块的手炉放到马车的边角。

这还是琉璃琢磨出来的主意:主子们出行自然要低调,如此一来,就要坐那空间有些拥挤的普通马车,上头定然是不够放专门装冰块的缸子。可京城九月的秋老虎来势汹汹,晚上的夜风吹在面上暖呼呼的,热得人心慌慌。要是不带冰块,娘娘和腹中的小主子如何受得住呢?

于是她琢磨了一日,终于在收拾库房,将那一筐子精致手炉挪动时,想到了用冬日取暖的手炉装冰块这个主意。

确认手炉散发出来的凉气能够缓缓蔓延整个马车,且不会凉到顾菀之后,谢锦安才满意颔首,转而要去唤顾菀。

不过才刚转头,谢锦安就生生住了口。

——他好像还没有见过这样的阿菀。

华灯映照下,有璨光渐渐攀升入女子明眸,带动无数明媚却又复杂的情绪流动。

琼鼻挺翘的侧容,在谢锦安眼中有明暗相致的光采,如同一颗光影斑驳的明珠,那样动人心肠。

顾菀的眸光映着些微的泪光,有无数年幼时的记忆纷杂而来。

她向来沉静的眼眸中,不自觉流转出少时心愿得成的欢喜、瞧见京中银河的震撼、与爱人同行的依恋……还有忆及那些苦痛回忆时,难以避免的颤动。

谢锦安噤了声,在一旁静静地看着、陪着顾菀。

心中的疼惜如同灶炉上熬煮的羹汤,随着时间愈久,那心疼就越发滚如沸水,浓稠欲滴要化为实质。

他还是为阿菀做得不够多。

自责垂眸后,再度擡首时,正迎上顾菀含笑回眸。

眼角的那一点儿泪意,就如玉珠一样滚落而下,引得谢锦安怔怔擡手,用指尖为顾菀拂去泪珠。

有微凉的触感从指尖传来。

“原来京城的灯会这样好看。”顾菀声音中隐有哽咽:“难怪……难怪母亲在病中总说,最后悔的,就是没带我去一趟灯会。”

她话音未落,就被拥进一个温暖清香的怀抱之中。

男子声音低沉好听:“若是、若是我能早些遇见阿菀便好了。”

他就能早一些,为阿菀描细眉、染蔻丹、挽发髻、逛灯会。

或是更早一些,用他皇子的那点子威严,让阿菀少许多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