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兰叹了口气,解释道:“街道让捐铁,支援国家炼钢。”
“炼钢?”八岁的王玥眨着大眼睛,对这个词似懂非懂,“炼钢是什么?为什么要拿我们家的东西去炼钢呀?”
王超看着妹妹天真疑惑的小脸,心里一动,起身牵起她的手:“走,玥玥,哥哥带你出去看看,你就知道了。”
他牵着王玥,信步走出巷子,来到了主街上。
眼前的景象,比巷子里要“壮观”得多。街道办事处在街口设了一个临时的捐铁登记点,一张破旧的桌子后面,几个干部忙得满头大汗。桌子旁边,收集来的铁器已经堆成了一座小山。
这座“铁山”可谓是五花八门,琳琅满目。有和王超家一样拿出来的破铁桶、烂脸盆、锈锄头;有拆下来的旧窗钩、门环、合页;有几口裂了缝的大铁锅;甚至还有几把锈迹斑斑、看来是祖上传下来的旧式铁锁和一把断了齿的耙子。阳光照在这些废弃的铁器上,反射出冰冷而杂乱的光。
不断有居民抱着、提着、扛着各种各样的铁器走来,表情各异。有的如同完成了一项神圣使命,满脸光荣;有的则面露不舍,一步三回头;还有的纯粹是应付差事,随便拿点不值钱的玩意儿来交差。
王超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隔壁的周婶,她吃力地抱着一口看起来还能用的黑铁锅走了过来,脸上是明显的心疼。她家条件困难,这口锅恐怕是家里像样的大件铁器了。
“周婶,你这锅……”登记干部也有些意外。
周婶嘴唇嗫嚅了一下,低声道:“响应号召,支持国家……”话没说完,就把锅放到了铁堆上,赶紧转身走了,背影有些仓促。
王玥看着那越堆越高的“铁山”,小脸上满是惊奇和不解,她拉了拉王超的手,仰头问道:“哥哥,他们把这么多锅、还有锁都扔在这里做什么呀?真的都要拿去炼钢吗?”
“嗯。”王超点了点头。
“可是……”王玥的小眉头皱了起来,逻辑简单而直接,“没有锅了,周婶她们家怎么做饭呀?还有那些锁,不是锁门用的吗?都拿去炼钢了,以后用什么呀?”
王超一时语塞。孩子的天真问题,恰恰问出了这幕荒诞剧最核心的荒诞之处。他看着那些被收集起来、即将被送去小高炉里“冶炼”的铁器,其中不少明明还有使用价值,却被当作废品处理。而这种全民性的资源错配和浪费,仅仅是为了一个虚无缥缈的“钢铁产量”数字。
“会有办法的。”王超最终只能这样含糊地回答妹妹,他无法向一个八岁的孩子解释清楚这背后的复杂与荒谬。
王玥似懂非懂地点点头,但还是忍不住小声嘀咕:“我觉得……有点浪费呀。”
王超摸了摸妹妹的头,没有再说话。他牵着王玥,在街口站了一会儿。高音喇叭里的口号依旧震耳欲聋,捐铁的人们来来往往,那堆铁器在烈日下仿佛一座沉默的纪念碑,记录着这个特殊年代的狂热与无奈。
王超知道,这不仅仅是捐几件破铜烂铁那么简单。这背后,是整个社会资源被强行扭曲配置的一个缩影。当家家户户的铁锅、农具都被拿去填了土高炉,而工厂却因缺乏真正的钢材而停工,田地因缺乏农具而荒芜时,最终的苦果,还是要由每一个普通人来吞咽。
他摇了摇头,不再看这令人心烦的景象,牵着还在一步三回头、看着那堆铁山的小妹王玥,转身走回了那条安静些的巷子。
身后的口号声依旧喧嚣,但那座用日常生活的碎片堆积起来的“铁山”,却在无声地诉说着另一种真相。孩童那稚嫩的疑问,或许比任何高亢的口号,都更接近事实的本质。
(第三百五十四章修改版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