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4章 捐铁(1 / 2)

第三百五十四章:捐铁

七月的日头,毒辣辣地炙烤着南水县的每一寸土地。青石板路面被晒得滚烫,蒸腾起扭曲的热浪。空气里没有一丝风,连平日里聒噪不休的知了,此刻也偃旗息鼓,只有街道上高音喇叭里反复播放的激昂口号,不知疲倦地撕裂着午后的沉闷。

“全民动员,大炼钢铁!”

“砸锅卖铁,支援国家建设!”

“超英赶美,钢铁先行!”

这声音,如同无形的鞭子,驱赶着人们投入到又一场狂热的运动中。与工厂里因饥饿和资金断裂而陷入的死寂不同,南水县城的大街小巷,因为这“捐铁”任务,陡然间又“热闹”了起来。

这天下午,街道办事处的几个干部,由一个姓孙的副主任带头,挨家挨户地敲门,进行动员和登记。他们手臂上戴着红袖章,脸上混合着执行任务的严肃和被这酷暑蒸出的不耐烦。

王超家所在的巷子,自然也未能“幸免”。

“咚咚咚!”敲门声响起,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力度。

李秀兰正在灶间,准备用王超系统里刚秒杀到的一条鲩鱼头炖豆腐,听到敲门声,擦了擦手,赶紧去开门。

“李秀兰同志在家啊,”孙副主任站在门口,身后跟着两个年轻的办事员,手里拿着登记本和笔,“街道响应上级号召,组织居民捐铁,支援国家炼钢大业,这是光荣的政治任务!你们家准备捐点什么?”他的语气是公事公办的,目光却已经下意识地往院里扫视,像是在评估着什么。

李秀兰脸上立刻堆起了惯常的、带着几分局促的笑:“孙主任,我们一定支持,一定支持!我这就去收拾收拾!”她不敢有丝毫怠慢,转身就回屋,开始翻箱倒柜。

王超坐在堂屋里,手里拿着一本泛黄的《冶金概论》随意翻看着,实则是在研究这个时代土法炼钢的一些荒谬之处。听到门口的动静,他眼皮都没抬一下,嘴角却几不可察地撇了一下。捐铁?把好好的铁器、甚至日常用具拿去化成铁疙瘩,美其名曰“炼钢”,这种违背基本常识和经济效益的事情,也只有在这种狂热的氛围下才能大行其道。

但他没有出声阻止母亲,他知道,在这种大势面前,个人的理性是微不足道的,反抗只会招来不必要的麻烦。

李秀兰在杂物里叮叮当当地翻找着,她先拿出一个破了个洞的旧铁皮桶,又找出几段锈蚀不堪的铁管,早已不能用的旧铁丝,还有一个磕碰得坑坑洼洼的搪瓷盆(盆底的搪瓷都快掉光了,露出黑褐色的铁胚)。她看着这几样东西,觉得似乎有些单薄,犹豫了一下,又转身从厨房角落拎出两把旧菜刀——一把卷了刃,另一把的木柄已经腐朽松动了。这些都是她平日里舍不得丢,总想着或许还能修修再用的家什。

孙主任,您看……这些行吗?”李秀兰把这一小堆破铜烂铁堆在门口,有些忐忑地问。她心里其实有些舍不得,尤其是那两把菜刀,毕竟曾是吃饭的家伙。

孙副主任用脚尖拨拉了一下那堆东西,眉头微不可察地皱了一下,似乎对数量和质量都不太满意,但看着李秀兰那诚惶诚恐的样子,又看了看王家这还算整洁的院子,最终还是在登记本上划了几笔:“行吧,登记上了。李秀兰同志,觉悟还是有待提高啊!要多向先进家庭学习!”

说完,他示意身后的办事员收起那堆铁器,又带着人往下一家去了。

李秀兰松了口气,关上门,回到堂屋,轻轻叹了口气:“可惜了那两把刀,那把卷刃的,磨磨其实还能切点东西……”

王超放下书,平静地说:“妈,旧的不去,新的不来。回头我想办法弄两把新的。”

这时,正在里屋带着瑶瑶玩的王玥被刚才的动静吸引,跑了出来,好奇地问:“妈,哥,刚才那些人干什么呀?怎么把我们的破桶和旧刀拿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