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0章 会议室的硝烟(1 / 2)

第三百五十章:会议室的硝烟

竹器厂那场未遂的罢工,像一根尖锐的鱼刺,牢牢卡在了南水县工业局局长刘启明的喉咙里,咽不下,吐不出,时时刻刻提醒着他局面正在失控。

往日里还算宽敞明亮的工业局小会议室,此刻却显得格外逼仄压抑。木格玻璃窗紧闭着,阻隔了外面湿热的空气,却也闷住了室内弥漫的烟味、汗味和一种难以名状的焦躁气息。吊扇在头顶有气无力地旋转,搅动着浑浊的空气,却带不来丝毫凉意。

椭圆会议桌旁,围坐着南水县几家主要工厂的负责人。个个面色凝重,如同这六月阴沉的天空。钢铁厂厂长绷着脸,手指无意识地敲打着桌面;农机厂厂长低头盯着自己的茶杯,仿佛能从那些舒卷的劣质茶叶片里看出什么玄机;纺织厂那位女厂长眉头紧锁,不时抬手按揉着太阳穴;而坐在角落的李光明,虽然努力挺直腰板,维持着那份“先进典型”的体面,但微微泛青的眼圈和偶尔滑过的一丝慌乱,却暴露了他内心的不安。

主持会议的刘启明,坐在主位,感觉屁股下的藤椅像是长出了钉子。他面前摊着文件夹,却一个字也看不进去。他清了清嗓子,试图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一如既往地有力,但开口时,还是带上了一丝不易察觉的沙哑和干涩。

“同志们,”他环视一圈,目光在触及李光明时微微顿了一下,又迅速移开,“今天召集大家来,主要是……了解一下近期各厂的生产经营情况,以及……职工的思想动态。”

他顿了顿,选择了一个相对温和的开场,但所有人都明白,这场会议的真正起因,就是城西那场差点酿成大祸的风波。

“竹器厂的事情,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刘启明的语气加重了些,带着一种痛心疾首的意味,“这说明我们的工作还做得不够细,不够深!对职工的困难关心不够!当然,竹器厂本身也存在管理上的问题……”

他试图将问题定性为个别现象和管理疏漏,但显然,在座的其他厂长们并不这么想。

“刘局长,”纺织厂的女厂长率先开口,声音带着疲惫,“我们厂的情况,恐怕也不容乐观。食堂限量供应已经快半个月了,工人们,尤其是女工,体力下降得很厉害,生产效率也跟着下滑。最近车间里已经出现了好几起因为注意力不集中导致的小事故。再这样下去,我担心……”

她没有把话说完,但那份担忧已经清晰地传递给了在场的每一个人。

“我们农机厂也一样。”农机厂厂长抬起头,苦笑一声,“原材料价格涨得厉害,资金周转非常困难。工人们这个月的工资,我们还在想办法凑集。销售科按……按‘某些经验’赊出去的产品,货款回收极其缓慢,几乎成了呆账。刘局长,这么下去,我们怕是也要步竹器厂的后尘啊!”

他的话,像一颗石子投入死水,激起了涟漪。立刻有人附和。

“是啊,刘局长,现在我们催也不是,不催也不是,难办啊!”

“我们厂库存积压严重,可按照现在的销售模式,卖出去收不回钱,不卖又完不成产值指标,这根本就是个死循环!”

议论声渐渐大了起来,厂长们你一言我一语,诉说着各自的困境,矛头若隐若现地指向了那个被树立起来的“典型”和它所代表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