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6章 断炊之忧(1 / 2)

第三百四十六章:断炊之忧

南水县彻底进入了闷湿的雨季,天像是漏了底,淅淅沥沥的雨水连绵不绝,不见个晴日。空气里饱含着水汽,黏糊糊地贴在人的皮肤上,墙壁、地面都沁着一层细密的水珠,连带着人的心情也一同发了霉。

这股霉味儿,似乎也浸透了南水县玻璃厂的每一个角落,尤其是财务科。

财务科长老吴,这几天嘴角急出了一串燎泡。他面前的账本摊开着,上面的数字像一张张嘲讽的嘴脸。销售收入那一栏,得益于李光明厂长“创造性的销售策略”,数字确实颇为可观,后面跟着一长串公社、大队打下的欠条和白条,厚厚一摞,塞满了半个档案柜。然而,现金账户上,却是触目惊心的赤字。

马上就要到月中发工资的日子了。全厂三百多号工人,连同干部、后勤,将近四百人的工资,这是一笔不小的现钱。还有原材料采购款,烧制玻璃用的石英砂、纯碱、石灰石,哪一样不要钱?合作的矿场和化工厂已经来催了几次款,语气一次比一次不耐烦,最近一次直接暗示,再不给钱就要停止供货。

仓库倒是清空了,可钱呢?

李光明坐在厂长办公室里,再也找不到前几些那种意气风发的感觉。工业局表扬通知带来的喜悦,早已被眼前这实实在在的窘境冲刷得一干二净。他烦躁地扯了扯风纪扣,感觉呼吸都有些困难。

“赊账……赊账……”他喃喃自语,第一次对那个自己曾引以为傲的“妙计”产生了一丝怀疑。那些公社、大队,什么时候能把钱补上?他心里一点底都没有。有的公社书记跟他打哈哈,说等秋收后;有的干脆避而不见。这遥遥无期的应收账款,填不满眼下这迫在眉睫的资金窟窿。

“厂长,”老吴敲门进来,脸色比窗外的天色还要阴沉,“原材料供应商那边,最多只能再宽限三天。还有,工人们的工资……最迟后天就必须准备了。”

李光明的额头渗出了冷汗,他挥挥手让老吴先出去,说自己再想想办法。

办法?他能有什么办法?难道再去工业局找刘局长?当初自己夸下海口,现在转头就去哭穷要钱,刘局长的脸色他都能想象得到。那不是打自己的脸吗?

他在办公室里踱了几个来回,目光最终落在了窗外那片已经打好地基、却迟迟没有动工的空地上——那是王超在任时规划的第二批职工宿舍楼。因为他的上任和全力保生产,这个项目被暂时叫停了。

一个念头在他脑中形成,虽然无奈,但似乎是眼下唯一的缓兵之计。

他立刻召集了副厂长张涛、财务老吴和工会主席老周开会。

会议上,李光明尽量让自己的语气显得沉稳有力,但微微颤抖的指尖还是暴露了他内心的焦虑。

“同志们,目前厂里遇到了一点暂时的困难。”他清了清嗓子,“主要是资金周转上的一些问题。为了保障生产的持续性,确保我们跃进成果的巩固,经过厂领导班子研究决定……”

他停顿了一下,目光扫过在场几人,看到张涛眉头紧锁,老吴面如死灰,只有工会老周,这个一向以“服从组织安排”着称的老好人,还保持着平静。

“第一,第二批职工宿舍楼建设项目,无限期暂停。所有资源,首先要确保生产!”

“第二,关于本月工资……为了保证大多数同志的基本生活,也为了厂子能渡过难关,暂时……先发放一半。剩下的一半,等资金回笼后立刻补发!”

“轰!”这话如同惊雷,在小小的会议室里炸响。

张涛猛地抬起头,失声道:“厂长!这不行啊!工人们就指望着这点工资养家糊口,只发一半,这……这会出乱子的!”

老吴也颤声道:“厂长,账上……账上连发一半的现金都紧张啊!”

李光明脸色一沉,强行压下心中的慌乱,语气变得强硬:“乱什么?这是特殊时期的特殊办法!我们要相信工人的觉悟!要让大家理解厂里的难处!”他看向工会主席老周,“老周,你是工会主席,做职工思想工作是你的职责。你下去,好好跟工人们解释清楚,这只是暂时的!要让大家顾全大局,体谅厂里的困难,共同渡过这个难关!”

老周张了张嘴,看着李光明不容置疑的眼神,最终把话咽了回去,沉重地点了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