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2章 玻璃厂新厂长(1 / 2)

第三百四十二章:玻璃厂新厂长

春日的南水县,本该是草长莺飞、暖意融融的季节,但一九五八年的这个春天,空气里却弥漫着一种不同寻常的焦灼和亢奋。墙上的标语又换了一茬,新刷的石灰水还没干透,“一天等于二十年,超英赶美放心间”、“以钢为纲,全面跃进”的黑色大字在阳光下格外刺眼。街上的行人步履匆匆,脸上少了往年春闲时的惬意,多了几分被无形鞭子驱赶的紧迫。

王超在家“闲居”已有些时日。每日里,他或是帮着母亲李秀兰侍弄屋后的小菜园,或是指导弟妹王刚、王玥的功课,偶尔去陈守义处坐坐,听听县里的风吹草动,表面看来甚是平静。但他心里清楚,玻璃厂的那场风波,绝不会就此平息。父亲王建国下班回家的脸色一日比一日凝重,钢铁厂的指标层层加码,催逼甚紧,原材料却供应不上,老师傅们怨声载道,这些都是不祥的预兆。

这天清晨,王超刚喝完一碗母亲熬的梗米粥,就着爽脆的腌萝卜,院门外就传来了张涛略显急促的声音。

“王厂长!王厂长在家吗?”

王超放下碗筷,迎了出去。只见张涛额上见汗,神色复杂,既有不安,又带着点如释重负。

“张副厂长,怎么了?厂里出事了?”王超将他让进院中。

“不是出事,是……是上面派的新厂长到了。”张涛压低声音,“叫李光明,地区工业局直接指派的,今天一早就来厂里宣布了任命。”

王超闻言,脸上并无太多意外之色,只是微微点头:“哦,来了就好。厂里总要有人主事。”

张涛看着他平静的样子,有些着急:“您就不去看看?这位李厂长……一来就召集所有人开会,说话……口气很大,把您之前的调整方案全盘否定了。”

王超笑了笑,伸手摘掉沾在张涛肩头的一片柳絮:“否了就否了,现在他是厂长,自然按他的思路来。我如今是停职检查的人,不方便去厂里。”

“可是……”张涛还想说什么,却被王超打断。

“张副厂长,”王超神色认真起来,“你如今是厂里的实际负责人,要配合好李厂长的工作。厂子三百多号人的饭碗,是第一位的。”

张涛看着王超清澈而沉静的目光,心头躁动莫名地平复了些,他重重叹了口气:“我明白。只是……唉,李厂长要求立刻全力恢复平板玻璃的生产,指标还要在原来的基础上再提高一成。这……这仓库都快堆不下了啊!”

两人正说着,巷口又传来一阵自行车铃声。一个穿着中山装,胸前别着钢笔的年轻人骑车来到院门外,扬声问道:“请问是王超同志家吗?李厂长请王超同志到厂里谈话。”

该来的总会来。王超对张涛点点头,转身对屋里说了声:“妈,我出去一趟。”便跟着那年轻人走出了小巷。

再次踏入南水县玻璃厂,王超明显感觉到气氛的变化。厂区里贴着不少新的红色标语,“反对右倾保守,力争生产翻番”、“学习李厂长敢想敢干精神”的字样随处可见。工人们看到他,眼神中都流露出复杂的神色,有人想打招呼,却被身边人悄悄拉住,只能投来关切的一瞥。机器轰鸣声似乎比往日更急促,空气中弥漫着一股焦躁的气息。

厂长办公室里,原本属于王超的位置上,此刻坐着一个三十多岁、梳着整齐分头、脸色严肃的中年人。他穿着一身崭新的蓝色工装,风纪扣扣得一丝不苟,正是新任厂长李光明。他正伏案疾书,面前摊着厚厚的生产计划和报表。

带路的年轻人在门口报告:“李厂长,王超同志来了。”

李光明抬起头,扶了扶鼻梁上的黑框眼镜,打量了王超一眼,目光锐利,带着一种审视的味道。他没有立刻说话,而是继续在文件上签了几个字,方才放下笔,指了指对面的椅子。

“王超同志,坐。”

语气平淡,带着公事公办的疏离。

王超依言坐下,神色坦然。

李光明身体微微前倾,双手交叉放在桌上,开门见山:“王超同志,你的情况,组织上已经跟我介绍过了。你之前擅自调整生产计划,削减国家下达的平板玻璃指标,这是严重的无组织无纪律行为,是右倾保守思想在作祟!地区计委对你的处理决定是正确的,你要深刻反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