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江湾初秋的青少年钓鱼夏令营与文化深耕(2 / 2)

江湾钓事 大仙女的哭啼 2827 字 23小时前

中午十二点,上午的教学环节结束。学员们在芦苇浅滩旁的凉亭里吃午饭,王奶奶带来的绿豆粥很受欢迎,王师傅做的“花生酱玉米饵料”也成了孩子们的“零食”,有的孩子甚至偷偷捏了一点饵料,说要下午钓上鱼来“检验”饵料效果。

下午两点,夏令营进入“生态观察”环节。王奶奶带着学员们走进芦苇丛,教他们认识江湾的植物:“这是芦苇,它的茎可以用来编篮子;这是香蒲,它的穗子像蜡烛,叫‘蒲棒’;这是浮萍,它的根很轻,漂在水面上,是小鱼的藏身之处……”

孩子们拿着观察手册,认真地记录着,有的还用手机拍下植物的照片,有的则用画笔简单勾勒植物的样子。十岁的男孩浩浩看到一只白鹭落在芦苇丛旁,赶紧举起望远镜:“王奶奶,您看!白鹭!它在找鱼吃!”

王奶奶笑着点头:“对,白鹭是江湾的‘捕鱼高手’,它的嘴又长又尖,能很快抓住水里的小鱼。咱们观察的时候别出声,不然会惊到它。”

孩子们屏住呼吸,静静地看着白鹭捕鱼——白鹭站在浅滩上,眼睛紧紧盯着水面,突然猛地将嘴伸进水里,叼起一条小鱼,然后仰起头,一口吞了下去。“太厉害了!”孩子们小声欢呼,赶紧把这一幕记在观察手册上。

生态观察结束后,学员们回到钓技教学区,开始实战练习。“小鱼苗组”在李师傅的指导下,在浅滩练习抛竿和调漂;“小钓手组”则在老张和小满的带领下,尝试在深水区钓鲤鱼,用的正是王师傅做的“花生酱玉米饵料”。

小宇挂好饵料,按照老张教的方法,轻轻抛竿,钩饵准确地落在深水区的窝点里。他握着钓竿,眼睛紧紧盯着浮漂,手指轻轻搭在竿柄上。没过多久,浮漂突然轻轻动了一下,然后猛地往下沉了两目。“有鱼!”小宇兴奋地喊道,双手紧紧握着钓竿,在老张的帮助下,慢慢往上提——一条三斤多的鲤鱼被钓了上来,银灰色的鳞片在阳光下闪着光,尾巴还在轻轻摆动。

“我钓上鲤鱼了!我钓上鲤鱼了!”小宇高兴得跳起来,举着钓竿向周围的人展示,引得其他学员纷纷围过来看,眼里满是羡慕。

小满赶紧跑过去,给小宇递了一张“钓鱼小能手”奖状:“小宇真棒!第一次钓鲤鱼就这么厉害,继续加油哦!”

小宇接过奖状,高兴得合不拢嘴,赶紧让老师把鱼放进水桶里,继续下钩。

接下来的两个小时里,学员们陆续有了收获。“小鱼苗组”的朵朵钓上了一条二两多的鲫鱼,是“小鱼苗组”的第一个渔获;“小钓手组”的浩浩钓上了一条一斤多的草鱼,虽然不大,却也让他兴奋了好久;其他学员也或多或少有收获,有的钓上了白条鱼,有的钓上了小鲫鱼,每个孩子的水桶里都渐渐有了收获。

傍晚六点,一天的夏令营活动结束。学员们拿着观察手册和渔获,依依不舍地跟老师和钓友们道别。有的孩子说明天要早点来,继续学逗钓;有的孩子说要把今天的观察记录做成手抄报,带到学校分享;还有的孩子问明年还能不能来参加夏令营,让小满和老钓友们心里暖暖的。

送走学员后,小满和老钓友们开始整理今天的教学素材——把学员们的实验记录、观察笔记收集起来,准备放进《江湾钓鱼年鉴》的“青少年钓鱼专栏”;把学员们钓鱼的照片、视频分类保存,计划做成夏令营纪录片,下次活动时播放。

“今天大家都辛苦了,”陈守义看着忙碌的众人,笑着说,“咱们晚上在凉亭里简单吃点,然后开个会,总结今天的教学,调整明天的计划。”

众人纷纷响应,王奶奶去附近的餐馆订了盒饭,李师傅和王师傅则整理今天的教具,老张和小满则汇总学员们的反馈——有的学员希望增加“鱼类知识小课堂”,有的希望多做饵料实验,有的则希望晚上的故事分享会能听更多江湾的钓鱼故事。

晚上七点,众人坐在凉亭里吃晚饭,一边吃一边讨论明天的调整计划:明天上午增加“鱼类知识小课堂”,由陈守义负责讲解江湾常见鱼类的习性;下午增加“饵料配比实验”,让学员们亲手调配不同比例的花生酱玉米饵料;晚上的故事分享会,由老张和李师傅分享他们年轻时的钓鱼故事。

小满认真地把计划记在笔记本上,还在旁边画了简单的流程图,确保明天的活动顺利开展。陈守义看着小满认真的样子,心里满是感慨。从去年春天的几个人钓鱼,到如今的青少年夏令营,江湾的钓鱼文化不再是成年人的专属,而是变成了能让孩子成长、让自然传承的载体。而小满,就是这个载体的核心,用他的热情、创意和用心,让江湾的故事被更多人知道,让江湾的文化被更多人传承。

晚上九点,众人收拾好东西,往家走。初秋的晚风带着芦苇的清香,吹在脸上格外舒服。小满走在中间,手里拿着学员们的观察手册,还在跟大家讨论后天的“江湾生态手抄报比赛”;陈守义、老张和李师傅走在旁边,聊着今天学员们的进步,脸上满是笑容;王奶奶则跟在后面,手里拿着空竹篮,还在跟大家说着明天要带更多的绿豆粥,让学员们有足够的体力学习。

回到小区,众人在门口道别,约定明天早上五点准时到江湾,准备第二天的夏令营活动。小满和陈守义回到家,老伴早已做好了夜宵,桌子上摆着一碗热腾腾的面条,还有一盘切好的水果,香味弥漫了整个屋子。

“今天夏令营怎么样?孩子们学得开心吗?”老伴笑着问道,给小满盛了一碗面条。

“特别好!孩子们都学会了基础调漂,有的还钓上了鱼,大家都很开心!”小满兴奋地说,还把学员们的观察手册拿给老伴看,“明天咱们增加鱼类知识课和饵料实验,后天还要办手抄报比赛,让孩子们更深入地了解江湾的生态和钓鱼文化!”

老伴高兴得合不拢嘴,又给小满夹了一块水果:“好!奶奶支持你,明天我也去江湾帮忙,给孩子们递递水、看看东西,让你有更多精力教孩子们。”

晚饭过后,小满坐在书桌前,开始整理今天的教学素材——把学员们的实验数据做成表格,把观察记录分类整理,把钓鱼照片配上文字说明,准备放进《江湾钓鱼年鉴》。他还在笔记本上写下明天的详细流程,从早上的鱼类知识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