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4章 报应(2 / 2)

登凤阙 锦瑟轻寒 2205 字 1个月前

“原来如此。”夏侯纾心里顿时明了,“那个嬷嬷现在何处?”

陈怀济微微叹了口气,遗憾地说:“回娘娘,那嬷嬷离开景华殿后在冷宫那边打杂,上个月已经去了。”

“死了?怎么就这么凑巧?”夏侯纾有些吃惊,“她临终前可曾与方娥见过面?”

陈怀济摇了摇头说:“奴婢也问过,冷宫那边管得紧,别说是人,连只苍蝇都难进去。想来方娥是见不到的。”

夏侯纾越发疑惑,喃喃道:“这倒怪了,那么方娥又是如何得知这件事的?”

陈怀济也说不清楚,便提醒道:“娘娘,依奴婢看,眼下最重要的还是要想办法先把谣言压制住,不然,可能会伤及皇家体面。”

夏侯纾觉得心里一阵疲惫,根本就不想去掺和这件事。可是独孤彻当众下令由她代皇后打理后宫,她又不得不为这些事操心。于是她又叮嘱道:“你派人继续盯着那个方娥,看看她平时都与些什么人接触。”

“是。”陈怀济答完话就出去了。

夏侯纾静静地思考着该如何着手才能抑制谣言的蔓延。

常言道,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夏侯纾还来不及想办法压制这个谣言,它就已经传到了宫外,朝中大臣碰在一起也会相互嘀咕几句。

奈何事情还没查清楚,又找不到正当的理由搪塞。

独孤彻这几天的压力也很大,丧子之痛先不说,光是朝中大臣的议论与疑问就足以让他心力交瘁。甚至有人说宫中接二连三地出现怪事,肯定是幽冤魂作祟,换句话来说就是冤魂不散。

于是,姚家的事又被扯了出来。

夏侯纾一边暗自思忖着,一边给独孤彻揉着太阳穴,低头的时候,不经意间看到了他手中翻开的奏折。

王丞相与几个重臣联合上奏请求让护国寺的得道高僧进宫超度。

独孤彻随手将奏折扔到一边,手掌紧握成一个拳头,扯动着关节咯咯作响,看来是被那些站在道德制高点发号施令的大臣气坏了。

夏侯纾停下手里的动作,小心翼翼地覆上他的手。那双手,曾经温暖如春日的阳光,如今却冷得如同冬夜的寒冰,让她心如刀割。

独孤彻抬头看着夏侯纾,眼中带着深深的悲戚。他的声音里充满了无奈,问出的问题沉重而又带着无尽的苦涩:“纾儿,你说,这是朕的报应吗?”

这种眼神,夏侯纾曾在他失去大皇子的时候见过。那时,无数人为之付出了生命的代价,血流成河。如今,同样的眼神再次出现,不禁让人担忧,难道历史又要重演,再次陷入血雨腥风之中吗?

“当然不是!”断然否定,接着她以温和的语气劝慰道,"这些都只是无稽之谈,纯粹是巧合。陛下万不可轻信!”

"不,这便是朕的报应!"独孤彻苦涩的摇头,他的声音和眼神都流露出深深的无奈。他又低声自语,"否则,怎会如此巧合?"

面对他的痛苦,夏侯纾发现言语如此苍白无力。她紧紧地握住他的手,试图通过这种方式传达她的温暖与支持。她深知,谣言虽恶毒,但总有真相大白的一天。她一定会将此事弄个水落石出。

陈怀济又暗中观察了几天,发现方娥除了每日按时给毓韶宫送衣服外,停留不超过半盏茶功夫,之后便再没有跟其他人接触。种种迹象表明,方娥确实没什么可疑之处,那么她究竟又是从何知道姚贵妃的诅咒?

陈怀济也摸不透其中的奥秘,只好提议道:“娘娘,奴婢看这个方娥也可能是从别人那里听来的,不如把她找来,一问便知。”

夏侯纾并不赞同他的做法,方娥现在是唯一的线索,万一她死也不肯说,他们未必就能取得进一步线索。

“不可。”夏侯纾拒绝了他的提议,“事情还没有查清楚,先别打草惊蛇。”

陈怀济点点头,束手站在下首,一边静候差遣,一边默默思考着接下来该怎么做才能取得进展。

夏侯纾也暗自斟酌了一会儿,脑海中回荡着陈怀济刚刚告诉他的话。她再次确认道:“你之前提到,方娥每日都会前往毓韶宫送洗好的衣物,是吗?”

陈怀济有些不解,但还是点了点头,回答道:“对,娘娘。姚家的二姑娘如今还住在毓韶宫,之前陛下特许要优待她,宫人不敢怠慢。”

夏侯纾很快就发现了其中的异常,追问道:“宫中女眷的衣物不都是有专门的内侍送洗吗?为何毓韶宫例外?”

陈怀济思索片刻,如实回答说:“听说帝太后身边的李嬷嬷从前在浣衣局待过,与浣衣局的管事十分熟稔,所以对浣衣局向来关照。”

“李嬷嬷?”夏侯纾仔细回忆着这个人,不由得冷笑,“她不是已经去给帝太后守陵了吗?这人都不在了,规矩倒是留了下来。”

陈怀济立马反应了过来,忙说:“奴婢这就去通知他们以后废了这规矩。”

“谁说让你去了?”夏侯纾大声喝止他,“怀济,我知道你有些小聪明,但不要自作聪明。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该做,你可得分清楚了?”

陈怀济瞬间意识到自己刚才的行为有些过于独断,于是他立刻诚惶诚恐地回应道:“娘娘的教诲,奴婢定当铭记在心!”

夏侯纾这样说,其实只是想提醒他,并不打算和他计较。然而,她觉得没有必要过多解释,于是轻轻摆摆手,说道:“你先下去吧,继续严密监视她,一旦发现任何异常,立即回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