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建设者的人文情怀(2 / 2)

青城时光 金阳 1169 字 1个月前

“去去去!”

尤潇开车,赶往郊外的鸿岭公司。

车停在工厂门口,保安不让进。

“肖总说了,我们不接受记者采访,老老实实做实事,不在报纸杂志上吹牛!”

两个人不甘心,站在大门处观望。

一辆大巴驶来,停在门口,下来一群人。

前面貌似一个领导,肖总站于一侧,一边向他介绍,一边带队走入大门。

尤潇示意赵林杰跟上,两人尾随进去。

参观完核心生产加工区、涂装与防腐处理区,以及食堂和宿舍,一行人被迎进会议室。

尤潇两人则跑到公司的展览厅。

展览厅四周,挂着一幅幅记录成长的图文资料,其中最多的,是公司支援汶川地震的照片:

工人24小时排班,生产钢结构活动板材;肖总亲自押车,将板材送至灾区;肖总与工人一起,搭建临时安置点;公司出资100万元,采用最新专利钢结构产品,修建希望学校……

肖总送走调研的领导回来,尤潇跑过去拦截:“肖总你好,我是青城建设的记者。”

肖总眉头一皱:“我和你们那个周先明说过了,我们不做宣传。”

“不做没关系,我想和您聊聊天。”

尤潇和赵林杰跟在他身后,走入办公室。

肖总不敢得罪记者,脸上写着不欢迎,还是倒两杯茶奉上。

尤潇提及汶川地震,肖总的话多起来:“支援汶川地震,是我们公司发展的一个转折点,鸿岭因它而壮大。在那之前,我的目标只有赚钱,亲眼目睹太多的人间生死与伤痛,我的想法变了,更多感受到肩负的社会责任。”

冰冷的钢结构无情,但是打造的家园,温暖一颗颗破碎的灵魂。

这不就是建设者的人文情怀吗?

“肖总,我想写一篇特稿,讲述鸿岭支援汶川的故事。”

肖总冷哼一声:“利用灾难赚钱,你良心不痛吗?”

“您误会了。这篇稿件我们不收费,青城建设讲的,就是建设人的故事。”

回去后,尤潇写成一篇特稿:《情系灾区,鸿岭钢构以行动诠释建设者的责任担当》

拿给梅总看:“这次能不能不收费?”

梅总诡笑:“你想钓大鱼?”

“怎么这么说?我只想写出最触动人心的文章。”

“我跑一线的时候,你还在读书,这点套路我不懂?哈哈哈。”

周先明看到文章,冷嘲热讽:“卖弄文笔,是吧?显摆你科班出身?有记者证了不起?还不是一分钱没拿回来!”

之后,鸿岭公司在青城建设的网站和公众号上,发过几条小新闻。

某天上午,肖总给尤潇打电话:“今年是鸿岭成立十周年,刚好我们青城体育馆项目得了金钢奖。主管部门希望我们提升品牌价值,在本土的媒体上做推广。我准备拿出100万做宣传,你帮我策划一下?”

尤潇赶紧向梅总汇报,梅总高兴得话说不利索:“大鱼果然被你钓到,你有什么想法?”

“第一、联合建筑业协会,举办行业峰会,预算20万;第二、拍摄视频+画册,预算10万;第三、以我社为主,联动本地权威报纸、行业垂直媒体、网站和部分自媒体,以图文视频形式做宣传,预算30万;第四、地铁、户外广告,预算10万。”

“不错,你把方案打出来,拿给肖总看,看他什么意见?”

话音刚落,房门被踢开,周先明闯进来,抓住尤潇的衣领:“他妈的,把100万的单子还给老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