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向回来说,主犯史老师和戴老师用的是化名,他们可能拥有多个身份证。
案件虽然侦破,但是两个疑犯还没有抓住。
“笔录上说,诈骗组织成员通过平时的言语和口音,推测他们可能是榕江下沙村人。彭警官带人去过下沙村,有人指认他们是一个陈姓阿婆的儿子儿媳,但是陈阿婆不承认,说他儿子早死儿媳改嫁。师父,你看我们有没有必要去一趟。”
另一名警察道:“劫匪在本市,不在榕江。”
黄警官:“人质有没有可能在榕江?”
这时,一个小警察跑进来:“彭警官说绑架案的嫌疑人,很有可能就是骗薪案的主犯。他建议两案并案,派我来协助。”
黄警官问:“你姓什么?”
“我姓张。”
“小张,你和小向现在赶往榕江下沙村。见机行事,不要惊动当地老百姓。”
小张和小向换上便装,奔向客运站。他们没料到,后面跟了个尾巴。
苏竹喧向方翔请假,登上开往榕江的大巴。
乔禾耘醒来,发现自己的手脚又被绑住。
阿婆端来晚餐,说:“过两天,你再去乡政府。现在不行!”
她解开他手腕上的绳索:“先吃饭。吃完,我再给你捆上。”
摇晃着步子走出去,锁上了房门。
乔禾耘环顾这间近20平米的房间。
窗户边,发黄起皮的墙上,整齐地贴着十几张奖状。
有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学习标兵……
它们的归属者,名叫石哲。
阿婆力气弱,系在乔禾耘脚上的绳子,很容易被他解开。
他走到书桌前,书桌的玻璃板下,压着一张证件照。
石哲咧着嘴,露出带有黑斑的牙齿。
眉眼似曾相识。
乔禾耘拉开抽屉,抽屉里有纸笔。
拉开椅子坐下,他把白天老齐说的话,一一记下。
他准备写一篇深度报道,关乎井水有害物质超标、自来水入村工程等问题。
希望相关部门解决工程资金、以及私营公司盈利与村民用水公益属性的矛盾,推动农村饮水安全在地方落实。
抬头,便是窗外。
太阳下山了,农人扛着锄头,从对面的通道走过。
两个像是城里的年轻人出现在通道上,他们拦住路边的老乡询问什么。
最后,他们朝着阿婆家的方向走来。
忽然,他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
鬼鬼祟祟跟在两个年轻人身后。
竟然是苏竹喧!
一想到绑架自己的人,不知道藏在何处窥视。
乔禾耘赶紧站起身,拉上了窗帘。
门外传来年轻人的叫声:“陈阿婆!”
阿婆:“你们是谁?”
“我们是史老师的学生,因为到镇上办事,他让我们给你带点东西回来。”
“哪里来的史老师,我们家里没人姓史,你们快走!东西给我拿走!”
两个人被赶出去,大门吱嘎一声关上了。
时间悄悄地滑走,天彻底黑下来,乡村的夜晚宁静安详。
窗帘外,忽然有响动,有人嘴里发出普斯普斯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