僵局一时难解。
老太爷这个时候出面,用一张老脸求这么点事,为的什么,皇帝能不知道?
老太爷用兵善谋,他归隐多年,不便再议朝政,也不会有半个字提及孙子们的政务,说来说去也只是作为一个老人寻常不过的心愿。
以定国公的面子,皇帝没法拒绝。
可知情人心里都明白,皇帝就是不动声色拿贺家无人担大任来掐着贺景梧,贺家几个孙子辈中,贺景安在守城,贺景醇游手好闲,贺景昭是棵好苗子,但是太小,贺景梧要走,就只能贺景铭回来。
老太爷这么做,其实就在求皇帝,放行吧。
三天后,原户部尚书斩,陆夫人悬梁自尽,家人流放沧州。
至此,陆家一事尘埃落定,奇妙的是,轰轰烈烈的一场参奏、告发,倒了不少人、上台不少人,唯有贺景梧,像是根本没有参与,他在人群之外,一如既往的笑着向那些新升官员道喜。
同日,皇帝旨下,调贺景铭回京,升户部侍郎,原户部侍郎升尚书,替补陆大人之位。
二房得知消息,欢天喜地,尤其是杨氏,还特意跑到朴景园来告诉傅沉烟,拉着傅沉烟的手,讪讪而笑,语无伦次的说了句“对不起四弟妹”,傅沉烟假装没听见,一笑而过。
傅沉烟心里并不好过,皇帝不仅让贺景铭回来,还给他升了官,铺好了这条路,接下来,就必定会同意贺景梧离京了。
这本是好事,夫妻俩一直争取的也是这么个结果,可眼见着马上就要梦想成真,傅沉烟就想得更多了。
她是必定要跟着贺景梧走的,但是大老爷和大夫人呢?老太爷呢?怎么办?
依着她的意思,是希望都同行的,但心里也知道很难。
大老爷、大夫人和贺景梧之间多年来抵在心口的那把刀已经拿开,但伤口依然在,父子、母子间的感情远不如寻常人之间亲厚,相处起来依然尴尬,就算贺景梧同意,他们俩又愿意同行吗?
还有老太爷,他会怎么选择?
前几天,傅沉烟都是让乳娘带着孩子去闲居玩耍一阵,因着她心里挂念着贺景梧的大事,七上八下,又呕吐严重,确实提不起精神去哄老人家说笑。
好在老太爷已经知道她有孕,早就让崔妈妈来传话,不用再去闲居,只管好生养着。
话是这么说,傅沉烟虽不亲自过去,但坚持让孩子天天过去,这也已经成了习惯,无需改变。
但是当陆家彻底消亡,傅沉烟也得知贺景铭回京是多亏了老太爷,就坐不住了,晚辈们做事胆大包天不说,还刻意把他瞒着,结果还是瞒不住,需要他来收尾,实在丢人得很。
傅沉烟琢磨着,与其等老太爷派人来“请”,还不如自己主动请罪。
早起,小夫妻俩商量了下,今天一起抱着孩子去,有两个小家伙掺和,老爷子就算气恼,也发作不得。
原本今天休沐,但同僚有约,贺景梧用过早膳就出门了,临走前说的是他午后就回,让傅沉烟等他同行。
傅沉烟依着他,从日头初升一直等到夕阳西挂,也没见着那个人,意外的听说五少爷贺景昭回来了。
贺景昭入明德书院已经数月,一去不归,中间还与陆家的亲戚姜生发生冲突,好在及时处理,没有造成大的负面影响。
他却也争气,文章做得好,待人又谦和大方,又有曹夫子关照,竟在明德书院混出几分名气,大家都知道了贺家的五少爷是个前途未可限量的少年郎,纷纷与他结交。
这次,贺景昭是得到三哥调令已下的消息回来的,他向曹夫子请了半天假,曹夫子考校了他一篇文章,认为不错,也没阻拦,挥挥手就放行了。
贺景昭没想一开始就去打扰老太爷,他去九榆堂找大夫人,但去得不巧,大老爷陪着大夫人在礼佛,他一方面震惊不已,大老爷居然在家?居然和大夫人在一起?另一方面对这个看起来淡泊实则严厉的父亲有几分惧怕,想了想,还是转身去了闲居。
傅沉烟听说了,就不等贺景梧了,带着孩子也奔闲居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