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中午,廖小刚在微信上留言,让他去网上搜一搜。鲁子敬打开浏览器,输入关键词,跳出来一大堆关于某地块未来规划的文章,主要是一些房产号和民间大V在造势。在舆论的引导下,民间风向一致希望政府能够在城郊居民区密集的地块修建地铁。毕竟,有了地铁,不仅出行方便,房价也会水涨船高。
很快,鲁子敬就看到廖小刚用笔名在本地媒体上发的那篇文章《官方实锤?地铁xx线或途经某地……》,那一个叫振臂高呼,俨然民意代表,旁征博引,要为老百姓谋福祉。
廖小刚:“怎么样,哥的文笔不错吧?”
鲁子敬发过去一串大拇指。
就在这时,周易航突然在他们三个的小群里发来一堆愤怒的表情和惊叹号。
廖小刚:“怎么回事啊?形势大好啊!”
周易航:“好个屁!”
鲁子敬知道周易航的脾气,锁了电脑屏幕,拿了手机走出办公室,从楼梯上到屋顶——春寒料峭,一般不会有人来屋顶吹风,正是说话的好地方。
很快,周易航的电话就来了,他嫌语音通话效果太差,语气很急:“老鲁,怎么回事?你怎么跟他说的,怎么文章出来都是捧那块地的?是他搞错了,还是你没说清楚?我们公司拿的是另一块远一点的地啊!当时不是你跟我说,要是政府,就会反着来。现在你看看,一边倒。刚才,就刚才,我被老总叫过去,啥话都不说,就是让我看网上那些文章。我也是莫名其妙。你来给我解释解释。”
鲁子敬看了看周围,确定没人后才说:“是我让他捧那块地的。”
听筒里沉默了两秒,大概是去找僻静地方了,接着就是周易航连珠炮一样的质问:“大哥我们是一伙的是不是?你怎么跟我说一套,跟他说一套?我们公司拿的地你不吹,去吹我们竞争对手。你看看现在是什么情况,还官方实锤。大哥,你就算不想帮我,也不要在背后捅刀子啊!这块地是我力排众议建议公司拿的,现在地拿下来了,地铁规划却从旁边走。别说地铁站了,就是线路都有2公里远!2公里啊,走路15分钟那还叫地铁房吗?这样的地要来作甚?!我还要不要在公司里面混了?我看不用我自己走,他们都要让我滚蛋!”
鲁子敬:“不至于。”
周易航愈发气愤了:“怎么不至于?你知道那块地要多少钱嘛?你知道地铁一过,对面那块地会涨多少吗?一进一出多少个亿,这笔账都要算到我头上!老鲁啊老鲁,我在这里十年,帮公司拿了多少块地,从来没像今天这样背地里被人嘲笑过!我多少相信你,你却跟我来这一手。我也是无话可说。”
鲁子敬:“说完了?说完了就再忍一个星期。要是忍不了,就请年假,出去散散心。”
周易航愤愤然挂了电话,一屁股坐在公司外面的花坛边上,发火归发火,可十八年的交情让他隐隐觉得,鲁子敬不会犯这么低级的错误,更不会做出坑队友的事情来,他教唆廖小刚这么干,一定另有蹊跷。
想到这,周易航又想给廖小刚打电话:“是老鲁让你那么写,用那个图的?”
电话那头的廖小刚像是早料到周易航会来兴师问罪:“是啊,我也纳闷。为啥要去吹捧新野那块地。我问他,他也不说,就说照他说的做就行了。”
旁边有人喊:“廖哥,主编找你。”
廖小刚应道:“好的好的,这就去!”
周易航知道在廖小刚这也问不出什么来,就挂了电话。这个鲁子敬,到底想干什么?
廖小刚屁颠屁颠地来到主编办公室。
张主编盯着电脑屏幕说:“今天的文章不错,才一个小时就好几万的阅读量,留言上百条,大部分是支持建在睡城的。小刚啊,我们做本地媒体的,就是要好准老百姓最关注的点,衣食住行,房子车子孩子。找准了爆点,十万+也不是什么难事。”
“是是是。”廖小刚心里乐开了花,全然忘了他的文章吹捧的是周易航公司竞争对手拿下的地。
张主编敲敲桌子:“趁话题正热,这两天可以再跟一篇,展望一下地铁对周边民生、商业的利好,结合学区和楼盘讲。我们呐,不光是为写而写,还要通过文章来撬动商务合作,让开发商把广告投到我们这里来。”
廖小刚:“主编高见!”
张主编:“对了,商业软文你能写吗?小陈走了,还没招到合适的软文编辑;你要是能写,我就不用再去外面找了。软文,有提成。”
廖小刚挺起胸膛:“主编放心,保证天马行空不留痕迹。”
张主编点点头:“很好,你的实力和阅历摆在这里,认真做,公司会考虑把你包装包装推出去,打造属于你自己的IP。”
廖小刚美滋滋地回到工位上,文章的阅读量已经破5万,近期最高。他给鲁子敬留言,说周易航来质问过他了,问下一步怎么办。
鲁子敬没有立刻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