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 2)

七月你别开枪 发威 1569 字 1个月前

2007年的这一年,斯曼赚了很多钱。

因为北京快要奥运了,斯曼疯狂地接了很多跟奥运有关的宣传片和广告片。实际上这个苗头从2006年底就开始了,斯曼跟导演两个人加班加点地赶工,几乎有那么一年多的时间,手里的各种片子都是交差着进行的,数个项目同时在做,整整忙了一年多。

不过斯曼反而没有觉得累,对这些工作上的忙碌她早已习惯了。

导演经常夸她生下来就是吃这一碗饭的,斯曼则开玩笑地说,她生下来就是没有饭的,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学习让自己可以吃任何一碗饭的。

这话有一点夸张地自信,不过从斯曼的嘴里说出来,总是带着可爱感。

斯曼一直忙到2008年奥运会开幕之前,突然闲了下来。

突然接不到任何业务了,许多客户的公司也都放假停业了。

导演倒是乐观,他安慰斯曼说:“咱们也忙了一年多了,正好趁着奥运期间,好好歇歇吧。给自己放个假,也融入奥运的盛世里去。”

斯曼可没有心情看奥运比赛,忙惯了突然闲下来,她非常不适应。

于是在奥运之前那段可怕的闲来无事的时间里,斯曼做了一个错误的决定,开饭店。

“外国人来了总要吃饭吧,让他们尝一尝中国的特色菜肴!”这是斯曼的观点,“都说奥运对咱们是个巨大的机会,咱们得抓!”

“能来几个外国人呢?来了都进入奥运村,哪有几个出来吃饭的?”这是导演的观点。

很明显,在这件事情上,意见不能统一。

于是斯曼没有找到合伙人,只能自己出资,开了个规模不小的鲁味饭店,名叫鲁园春。

导演劝不动斯曼,只好索性帮她张罗。

找门市房,签约,装修,招聘,开业,在斯曼紧锣密鼓地赶工之后,饭店成功地跟奥运会一起开幕了。

饭店开业以后,斯曼每天去饭店亲力亲为,早出晚归,累得够呛。刚开始的时候还行,也曾经历客满为患、排队吃饭,可是好景不长,斯曼很快就开始惆怅了。

先是厨师突然不告而别,回乡结婚,接着服务员内讧斗殴住院,然后是被卫生局罚款警告,等斯曼一一处理好这些她认为的小事,大事随之也来了。

经济危机来袭,趋势全球蔓延,加之禽流感爆发,北京也不能幸免,人心惶惶,生意萧条。偌大的饭店,上下一共三层楼,最繁忙的中午饭口,常常只有一两桌客人。营业状况是入不敷出,而且持续不见好转。

很快,奥运会闭幕不久,斯曼的饭店就关门了。门口贴出大张的告示,四个大毛笔字是斯曼亲手写上去的:本店转让。

导演跟她说,你得开着门转让,饭店营业中转让会多卖一些钱,关了门就不值钱了。

斯曼却做了她的又一个错误的决定:“我不敢再开门了,水电煤气,员工开支,每天的食材进货,我都要倒贴进去很多钱。开张一天我就得陪一天的钱。还有那些供货商,都在等着我卖了店还债!”

此后,风风火火开起来的饭店就这么紧闭大门,静静地落着灰尘,无人问津。每次定期去饭店里查看时,斯曼看到那些还崭新的用具与尘土为伴,看到冰箱里那已经化成水并渐渐腐烂的几堆冻肉,心里就很不是滋味。

后来斯曼在报纸上花钱打了广告,结果只有一个人来看,却不诚心接盘。一直持续到冬天,房租到期了,斯曼不想再续,只好把心一横,把店里的锅碗瓢盆折价卖给了旧货回收站。

五十多万开的店,最终只卖了两万多块钱回来。

看着回收站的那些人用绳子把饭店的大招牌放下来的那一瞬间,斯曼的眼眶都湿润了。

折腾完饭店的事,斯曼大病了一场,这一病就是两个多月,反反复复不见好转,跟她的心情抑郁有关。

“去年累了一年赚的钱这一下子全都赔进去了,白忙了。”导演也曾挖苦斯曼。

斯曼本想给小乐多赚一些学费,结果欲速则不达,懊悔不已。

导演只好宽慰斯曼说,“我发现你还是适合干文艺有关的事,不适合经商,你身上有很浓的文艺气质,不适合带太重的铜臭味。”

饭店失败以后,斯曼只好继续跟着导演老老实实地拍广告,接宣传片,不敢再提做生意的事。

可人若倒霉,喝水都塞牙。就在斯曼刚处理完饭店的事情不久,就在她的抑郁心情让她久病不好的日子,她跟小乐之间爆发了首次危机。

起因则是因为小乐上小学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