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辆普通的黑色轿车,停在老旧小区的楼下。
林昭远和姜若云一人提着一袋东西。
一些进口水果,几盒蛋白粉。
寻常的晚辈探望长辈的姿态。
敲开门。
开门的是一位老人,头发花白,戴着老花镜,身上系着洗得发白的围裙。
看到姜若云和林昭远,她脸上立刻堆满笑。
“若云!昭远!快进来快进来!”
李秀华拉着姜若云的手,又拍了拍林昭远的胳膊。
“你们怎么一起来了?也不提前打个电话。”
“想给您一个惊喜。”
姜若云笑着说,换上拖鞋。
屋子不大,两室一厅,但收拾得干净整洁。
阳台上种着花草,客厅的旧书柜里塞满了书。
空气里有饭菜的香气。
“师母,您又自己做饭呢。”
林昭远把东西放下。
“一个人随便对付一口就行。”
李秀华给他们倒水,嘴里念叨。
“坐,都坐。”
三人坐在老旧的沙发上。
李秀华看着林昭远,眼神慈祥,但那份清亮却能看透人心。
“瘦了也黑了。”
“最近市里事多。”
林昭远回答。
“我听说了。”
李秀华点点头。
“老陈以前就总夸你,说你这孩子踏实肯干,不走邪路。”
她叹了口气,目光转向姜若云。
聊着聊着,李秀华话锋一转。
“昭远,你们那个新能源项目还有青溪村,我听几个老姐妹提过。”
林昭远心里一动。
“哦?她们怎么说?”
“都夸你呢。”
李秀华笑了。
“说你办了件大好事,村里环境好了年轻人也有事干了,以前天天打麻将的老头老太太现在都去合作社帮忙,一个月还能多拿几百块。”
“她们不知道是你这个市长干的,就说市里来了个做实事的青天大老爷。”
这话,比任何红头文件上的表扬,都让林昭远受用。
这是民心。
最真实,最朴素的民心。
他忽然觉得,省里那点风言风语,好像也没那么重要了。
只要老百姓认可,他做的一切就有价值。
可李秀华接下来的话,却让他瞬间回到了现实。
老人喝了口茶,慢悠悠地说。
“岩平以前总跟我念叨一句话。”
“他说做事难做人更难。”
“有时候啊,不能光低着头拉车也得抬起头看看路。”
“看看四周看看天上,想想身边的人。”
“要团结能团结的力量,也要保护好想做事的人。”
林昭远没有出声。
他知道,师母这是在点他。
点他这次赢了评审,却输了人场。
姜若云轻轻握住李秀华的手,没有插话。
“对了。”
李秀华仿佛想起了什么,话说得特别随意。
“省人大那位刘主任,刘卫国。”
“上次来看我还提起过你呢昭远。”
林昭远猛地抬头。
刘卫国?
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在省里那也是排得上号的人物。
“他……他提起我?”
“是啊。”
李秀华拿起一个橘子,慢条斯理地剥着皮。
“他以前是岩平的老下级,受过岩平不少提拔。”
“他听说了临江的事觉得你有点岩平当年的影子。”
“他还问我这孩子怎么样,靠不靠得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