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剑锋的声音像是在嚼冰块。
“我干了二十多年刑警,还是第一次碰见这种事。””
“一个商人,竟然有这种保密级别?
“这他妈比保密单位的领导还牛!”
“我托哈市刑警队的老同学,想侧面打听一下。”
“电话刚打过去,对方就支支吾吾,说信号不好,就把电话挂了。”
“过了五分钟,他用他老婆的手机给我发了条信息。”
张剑锋一字一顿地念着那条信息。
“哥,别问了,不想害我就别问。”
“那个人,我们市局局长见了他都得点头哈腰。”
林昭远沉默了。
无形的保护伞,已经具象化了。
这张网,比他想象得还要严密,还要坚固。
“徐瀚这条线,先放一放。”
林昭远冷静地说,“硬闯是撞墙。我们得找别的缝隙。”
另一边,针对景山贸易物流园的监控,也有了发现。
吴元勤拿着一沓报关单的复印件,敲开了林昭远办公室门。
“林市长,您看这个。”
他把文件递过去。
“景山贸易的出口货物,品名很奇怪。”
“大部分都是工艺复制品。”
“工艺复制品?”
林昭远皱眉。
“对。比如仿宋青花瓷瓶、仿明代家具。”
“数量巨大,几乎每周都有几个集装箱发往欧洲和北美。”
吴元勤说,“而且,他们的报关单,总能精准地避开海关的开箱查验。”
“我找人问了,说这是信誉企业,享受通关便利。”
放屁的信誉企业。
林昭远心里骂了一句。
这摆明了就是有问题。
打着“工艺品”的幌子,谁知道集装箱里装的是什么?
是真正的文物?还是别的违禁品?
“我来协调海关。”
林昭远直接给市府办公室打电话,要求协调市海关,对景山贸易的下一批货物进行突击查验。
电话打过去,官腔十足。
“林市长啊,我们海关办事,那都是有严格流程的。”
“景山贸易是我们的A级信誉客户,没有明确的违法证据,我们不能随意开箱查验啊。”
“这会影响营商环境的,市里也不好向省里交代嘛。”
“您要是觉得非查不可,那得请市里出具红头文件,我们再向省里、向总署报备审批。”
“这个流程走下来,最快也要一两个月……”
林昭远啪地挂了电话。
又是一堵墙。
一堵用“程序”、“规定”砌成的,密不透风的墙。
他现在深刻理解了,什么叫“处处碰壁”。
每一个环节,都被人提前堵死了。
对方的能量,已经渗透到了临江市的每一个关键节点。
坏消息接踵而至。
负责监控陈建业的小组传来消息。
“林市长,陈建业最近和一个叫王德海的人接触频繁。”
“王德海?”
“省环保厅固废管理处的处长。”
“我们查了,他是郑国涛的大学校友,还是同乡。”
林昭远的心猛地一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