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章 绣娘叶英(2 / 2)

关华也在一旁点头附和道:“读书真是这天底下最有用的事了!”

“两位这话说的极是。”

叶三娘叹气道:“若是家里能有些闲钱,我也是真的想要送娃娃去上学堂的,可是……唉。”

她就算不说,厉雪竹也大概能猜到几分:她在村口那饼铺其实生意还算不错的,加上这间小院子的租金,一家四口的生活应该还算宽裕才对。至少,绝不会像现在这样,母女三人竟是连身体面衣裳也没几件,孩子都这么大了还在外头整日的瞎玩、荒废光阴——如果家里没有那么个酒鬼丈夫,肯定不会是现在这种窘况。

叶三娘眼中一片黯淡,满腹苦水。

刀美丽和关小朵说话向来是得理不饶人、嘴巴就像刀子一样,叶三娘平时见了都不大敢跟她们攀谈。唯独这厉雪竹,长得秀气不说,说话也和气,待人更是和风细雨地十分有礼貌,于是叶三娘就想跟她多聊几句:

“说起念书这事,我们村里其实也有学堂的。只是当地的习俗,小姑娘通常养到十二、三岁上便要说婆家了,家里头便想着:娃娃就算念书识了几个字也都带到婆家去了,对娘家也没什么好处,所以就没人愿意把女孩子送到学里去。

我看姑娘这打扮、这通身的气派,应是大户人家出来的,肯定是个知书达礼的大小姐吧?跟那位刀姨竟然不像是一家子人呢。”

厉雪竹一笑,不置可否:“人虽然不能选择自己的出身,但是当娘的,总是要多想着会为了孩子多做点事。比如让她多识几个字,兴许她以后有机会了就能多读几本书,将来就会有不一样的人生境遇呢?说不定就能比你活得更好呢?”

就像关小朵。

刀美丽那也是大字不识一箩筐的粗人,以前那也是张嘴骂人、说话荤素不论的厉害人物,而那关小朵虽说办事风格与她十分神似,但毕竟是念过几年书,遇事讲道理,终究是不一样的。芙蓉镇上年轻守寡的妇人不止刀美丽一个,但是能她像一样坚强自信、乐观开朗地活着,并且教出这么优秀的女儿来,恐怕全天下也是难再找出第二个了。

叶三娘看厉雪竹时满面羡慕之色,但谈到自己却只有摇头叹气。

厉雪竹见状,心里不由惋惜:可惜,她终究是太过软弱,恐怕永远也成不了刀姨那样的人。

有一种强大,并不是来自家世出身或者背后有着强大的势力,而只是源自于内心。就像是无权无势的关小朵,当厉景秋派来的媒婆上门,她照样有勇气一个人跑来找到厉家门上:哪管你们是家大业大、有权有势又如何?如今你们惹到我了,我不将你们闹个人仰马翻、鸡犬不宁绝不罢休!

对,那就是勇气。

厉雪竹突然觉得,自己做了将近二十年的听话乖乖女,早就习惯了逆来顺受,也许正是那日遇到她,看到她那副气势万千的模样,竟是将向来说一不二的厉景秋骂个狗血淋头、然后潇洒地转身离去,自己才突然意识到:原来女人还可以这样活着?原来一个女孩子也可以如此强大?哪怕她出身卑微,哪怕只是孤身一人,也能活得潇洒自在、光芒万丈?

大概就是从那时候起,她才突然想要试着改变自己吧?

厉雪竹的思绪渐渐走远,这时,就见一个容貌与叶三娘有几分相似的妇人迎着她朝这边走来:

“三妹。”

叶三娘赶忙介绍道:“这位是我的一位远房表姐,临时来家里借住几天的。”

说是表姐,那妇人看着却比叶三娘还要年轻,她主动上前来向厉雪竹行礼道:“两位好,我叫叶英。”

“我叫厉雪竹。”

关华也上前见了礼,打声招呼。厉雪竹倒觉得这妇人虽说与叶三娘的相貌有五六分相似,但目光中自有一番坚定和果敢,只是莫名带着些许丧气:

“我此番来京城,原是想找个东家或是大点的绣庄,给乡下做刺绣活计的姐妹们谋个挣钱的出路。可是一连进城跑了几天都没什么结果,恐怕是只能就这么空手回去了。”

“啊?”

厉雪竹一愣:“婶子原来是个绣娘么?”

叶英点头道:“我们家乡是南边的,听说这几年京城流行缂丝的手艺,我们镇上刚好有位老师父精通此技、还十分有名气,而且镇上也有不少姑娘也会的,便做了些绣样、想进京城来碰碰运气。”

说着,她掏出几条帕子来递给厉雪竹,叹气道:“哪知道东西拿来了,人人见了都说好,却并没有人愿意帮我们把生意做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