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再不复从前(2 / 2)

破浪三十年 汗青 2006 字 1个月前

转眼间到了春节,按照观云县的习俗:家中有老人去世,三年不能贴春联,也不能炸鱼、炸绿豆丸子等这些年货。

乙丑牛年春节,许志远家过得格外冷清!

没贴春联、没有鞭炮声、也没有欢笑声。

往年春节,到了年三十那天,许志远都会到母亲家去写春联,一进家门就能看到母亲脸上带着笑容,腰里系着围裙,在厨房里蒸馍、炸丸子、炸鱼,准备年货。

每年他贴春联时,父亲都是满面笑容地站在他身旁,用赞赏的目光看着他写的春联,时不时还会夸他几句。

一切仿佛就在昨天!但父母却已经离他而去。

他越想心里越难过,泪水顿时充满眼眶。

如今父母都不在了,过年他无处可去,只能呆在自己的小家里,回忆着过往,他深深地体会到:每逢佳节倍思亲的含义。

父母在世时,大哥一家跟二哥一家虽然面和心不和,但尚能和平相处,即使心里有意见,也都能顾个大面。

如今,父母不在了,大哥身陷囹圄,大嫂跟二哥两家基本都不联系,一家人再也聚不到一块吃顿团圆饭了!

许志远看着挂在墙上的全家福,那是母亲过六十六大寿时,全家人在大哥家聚餐前拍的。

那时一大家人坐在一起吃饭、喝酒,欢声笑语,其乐融融。

他看着照片,回想起当年的场景,忍不住潸然泪下。

年三十,许志远满怀忧伤地带着老婆孩子买了火纸、阴阳票子和金元宝等祭品来到墓地给父母送纸钱。

回来后,他面对满桌菜肴,却难以下咽,更感受不到过年的喜悦。

往年的年初一,许志远都会高高兴兴地跟几个好友一起去亲朋好友家,给长辈拜年,今年他哪都不想去,谁都不想见!

他把自己关在家里,练习写毛笔字,想以此来转移注意力,忘掉失去双亲的悲伤。

许志远跟母亲的感情最深,自从母亲去世后,他只要听有人提起母亲,就忍不住难过。

特别是每次在路上遇到出殡的车队或者见到和母亲年龄相仿的老人,哪怕只是看见个背影,他都会想起母亲,忍不住泪水浸湿眼眶,内心久久不能平静。

他好长一段时间都停留在悲痛中走不出来。

同事家里有老人去世的,他都是让其他同事把礼金捎过去,不敢去参加葬礼,唯恐见到别人家出殡的场面,会再次想起母亲,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

一个下午,许志远正在上班,忽然接到石勇打来的电话,“志远,你赶快来县医院,二哥被车撞了!”

许志远感觉头懵了一下,等他反应过来,急忙问:“二哥在哪儿?啥车撞的?”

“一个骑摩托车的年轻人撞的,刚送到医院。”

“可严重?”

“还在昏迷。”

许志远赶到医院时,许志高已经住进脑外科重症监护室,人仍旧昏迷。

“二哥刚做过CT,脑出血,他是被一个骑摩托车的年轻人撞倒摔伤导致的脑出血,那年轻人当时就吓憨了,站在那儿一动不动,幸亏我路过碰见了,赶紧把他送来医院……”

石勇已经帮忙办好住院手续,骑摩托车的年轻人是过错方,负全责,药费由他承担,住院的押金已经交了。

许志高住院后,白天赵燕护理,晚上佳宝看护,赵燕既要给两个孩子做饭,又要照顾许志高,每天医院、家里两边跑。

为了减轻二嫂的负担,许志远每天都会抽空来医院帮忙,赵燕非常感激。

自从许志高被摩托车撞伤住进医院,许红梅也经常来医院看望。

但仍旧见到赵燕不跟她说话,甚至都不正眼看她。

赵燕每次见到许红梅都是强挤出笑打招呼,“俺大姐来了。”

许红梅不得不鼻子哼嘴不哼地勉强应一声。

许志远见到这种情况,就对许红梅说:“父母不在了,一个娘的姊们是这个世上最亲的人,姐这时候能来医院看二哥,我心里感觉很欣慰。”

许红梅眼圈红了,“真亲恼不过一百天!遇到事了,一个娘的不帮衬谁帮衬?”

赵燕很受感动,带着哭腔喊了声:“大姐,我对不住你!你别生我的气了。”

许红梅看到赵燕真心忏悔,拍拍她的肩膀,“都过去了,这事翻篇了。”

许红梅心里对赵燕的所有不满,都在这一刻一笔勾销!

清明节前夕,许志高出院了,虽然没完全恢复好,但已经能自理。

许志远约了许红梅两口子和许志高两口子,一起去给父母上坟。

烧纸的时候,许红梅对着父母的墓碑说:“俺爸,现在俺妈过去跟你团聚了,你也不孤单了。活着的时候,你总是欺负俺妈,现在可别再欺负她了……”

许志远听了姐姐的话,转过身去,泪水顺着脸颊流了下来。

烧过纸,磕过头,离开墓地,许志远对姐哥说:“你们都别走了,我在迎春菜馆定了个包间。”

许志高说:“肯定不走了,志远要是没安排,我也会安排的。”

闺女回娘家给父母上坟,要有娘家人陪着,上过坟后也要在娘家吃过饭才能回家,这是老一辈流传下来的规矩。

许志高提议:“以后每年清明、七月十五、十月初一、春节,这四个节气上坟,咱三家都约好一块去,我跟志远轮流做东请姐吃饭。”

许志远很高兴,“二哥这个提议好,我举双手赞同。”

许红梅的脸上露出笑容。

吃饭的时候,许红梅跟赵燕坐在一起,赵燕殷勤地用公筷给许红梅夹菜,郑晓红也时不时地让许红梅吃菜。

这顿饭大家吃得都很愉快。

许志远看到这场景,脸上露出久违的笑容,也从心里感到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