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痛楚(2 / 2)

刺绣 尚启元 2720 字 1个月前

陈兰芳说:“你早说啊!我现在就去安排。”

同为戏子,陈兰芳与梅兰芳的名字有一字之差,但境遇却截然不同,可在这片土地上,又能出几个梅兰芳呢。

陈兰芳跑到后台,对舞娘们说:“今晚该扭就扭,都放开点,bsp;舞娘们一听,都非常兴奋。

陈兰芳劝道:“先把舞跳好,别失了场子。”

嘱咐完舞娘,又去嘱咐伙计们,今晚不要再进人了,她很担心梅兰芳的安全问题。

不一会儿,舞娘就陆陆续续上台。身穿的旗袍,可是让梅兰芳大开眼界。

其实在清朝时,汉人女子与旗人女子有着彼此截然不同的服饰体系。旗女通常内着上下一体的袍服,汉女则以上衣下裳的两截式着装为主。

后来,一些受西学影响较深而倡导男女平权的进步女性们,开始走出闺房,力图抗争封建礼教,摆脱依附于男性的生活。她们渴望拥有自己的权利和独立的人格,所以想要从身心上,于内于外都像男子一样行动。这些新女性绝大多数为汉人女子,她们将追求独立的努力诉诸着装风俗,于是便拆下了腐朽的裹脚布,脱掉了女人的衣服,而纷纷换上长衫。赌气般要与男子处处相同。代表着平等和进步的长衫,抛却了传统的繁琐赘饰,力求男性化。因此早期的旗袍形态是简洁而直板的,好似一个梯形。用张爱玲的话说,是像清教徒一般严冷方正。

因为旗袍与满人旗装有相似之处,所以最初被叫做“旗袍”。不可否认的是,当时的旗装和旗袍彼此间都受到了对方的影响,而且旗装本身也在时时随潮流而变化,所以二者有所相像。但是,假如将它们对比来看,就能发现旗袍仍然更为时髦新潮。它们实际上属于截然不同的服装发展脉络。

旗袍,比起它那淡薄到几乎可以忽略的民族色彩,更多地,只是一件融合了传统特色、现代化的审美和西洋元素的年轻的时装。

萌芽时期的旗袍与我们熟知的旗袍样式大不相同,它处于袄裙和旗袍的过渡阶段,被称为“旗袍马甲”。

以前流行的一种搭配,是在一件传统的倒大袖袄裙外面,套上一条无袖的长衣。所谓倒大袖,指的是呈喇叭状,上窄下宽,开口阔大的袖型。而长衣,就是旗袍马甲。尽管这种长马甲最初较为宽大平直,没有收腰,没有开衩,也没有立体剪裁,但相比起传统短袄的臃肿呆板,已经显出一种修长婀娜的姿态。

尽管最初的女性独立思潮体现在服装上,出现了男性化的倾向,但是与追求权利平等同步发展的,还有女性意识的苏醒。所以自诞生以后,旗袍又开始迅速地远离男性化的趋势,不断被加入了富于女性韵味的元素。

梅兰芳完全被舞台的舞娘吸引了,让人把陈兰芳叫了过来。

陈兰芳赶紧给梅兰芳行礼,梅兰芳也赶紧还礼。

梅兰芳问:“现在的女性都可以这么穿了吗?”

陈兰芳回道:“前几年的一场运动,倡导男女平等,禁止女性束胸。这不就把这些姑娘们给放开了。”

在过去的苏州,女性不被允许彰显身体的线条,她们被紧紧绑缚起来的胸部是完全平坦的,而她们平坦的身躯又被保守的装束层层包裹。后来,人们觉得要解放女性,必须解放女性的身体,要解放女性的身体,就要彻底卸下这些沉重的束缚。被囚困千年的身体骤然苏醒,女性的衣着越来越大胆,越来越自由。旗袍也开始强调女性身体的线条。这是立体化剪裁的开始。

陈兰芳也是最早尝试女性身体解放的代表人物之一。

梅兰芳说:“此次苏州之行,真的让我的想法发生了很多的变化。”

陈兰芳说:“唱戏的有唱戏的台子,跳舞的有跳舞的台子。”

梅兰芳疑问地看着陈兰芳:“此话是什么意思?”

陈兰芳解释道:“梅先生,你别误会,我以前也是唱戏的,不过不是昆曲,也不是京戏,是唱评弹的。”

梅兰芳问:“那为何不唱了?”

陈兰芳回道:“人年纪大了,唱不动了。”

梅兰芳笑着说:“应该不是这个原因吧。”

陈兰芳说:“咱们继续看演出吧。”

舞台上的舞娘,动作缓慢,尽显了旗袍的美。旗袍侧缝的收腰量越来越多,宽松平直的梯形逐渐变成了贴合人体的曲线型。而袖口和衣裙下摆也由最初的宽大逐渐收紧缩小。裙摆开了衩,臃肿的棉裤换作轻纱。

而这一刻让梅兰芳觉得,女性不再像一缕被禁锢的诗魂,而爆发出一种健康、丰满的美丽。几刀剪裁的变化,突破的不仅仅是一件衣服的外廓,更是传统伦理长久以来的局限性。

其实,旗袍在初诞生的几十年间,呈现出一种惊人的自由开放状态。那时候的苏州街头,列锦行云一般共存着各式缤纷的时装。好一股新鲜之风,给社会注入了巨大的活力。

梅兰芳说:“旗袍快要一统江湖,即将进入它的黄金时代。它可塑性强,能展现各种身段,出席各种场合;它既能华贵端庄,又能清丽朴素;它既可以作礼服,也可以作常服;它无关‘服分等级,饰别尊卑’的陈规,所以受到所有人的欢迎。”

陈兰芳笑着说:“现在,女学生到总统夫人,从平民女子到名媛明星,都穿上了旗袍。抛却了传统服装繁复层叠的布料,秾丽的纹饰,旗袍紧跟世界艺术潮流,大胆变换着样式。”

梅兰芳欣赏完旗袍秀后,后去的路上,心里有些复杂,旗袍和戏袍都是一个原理,而旗袍在设计上,领口、袖长、裙长、开衩、整体的剪裁与结构……全都经历过多样的变化;搭配上,皮草、西装、披肩围巾、便帽手表,都成为旗袍的伴侣;而在材质和纹样方面,各种新颖的进口面料和流行图案也被用于旗袍的制作。在款式上,旗袍的形态变化快到令人眼花缭乱。它的衣裙有长有短,领子有高有低,衣袖千姿百态,下摆形态各异。在材质上,除了常见的绸缎和棉布质地,有些高档旗袍也会采用西洋传入的精纺呢绒,风格高贵奢华,相当洋气。而更有采用了花边织物即蕾丝的旗袍,以精致甜美的镂空织物彰显出十足的美感,可谓是大胆前卫。而在纹饰上,也一改传统服饰讲求寓意的特点,代之以纯粹的审美趣味。

他琢磨着,在过去,人们只知道她们束胸裹脚,穿着繁复袄袍,深居于闺中。而现在,新女性们自信自强,开放而独立。当她们重新出现在世界面前时,便是穿着时尚而有东方特色的旗袍,这个群体已经站出来了。

欣赏完旗袍的第二天,梅兰芳选择离开了苏州,临走前,托人送给舞厅一身戏袍。报社记者抓紧时机,询访梅先生在苏州之感想。梅先生答道:“在苏数日宠荷各界厚待,见闻所及印象极好;禊集曲友所有表演皆臻炉火纯青之境,惟兰芳对于昆曲一道,素少经验,虽也学习,但尚未窥堂奥;苏州新闻界之精神,颇堪钦佩,嗣后得暇,尚须与苏州新闻界作普遍之商谈。惟奖饰有加,愧未敢当。”火车到站,梅先生即与欢送人员一一握手道别。

锦织街上的人听到消息后,纷纷赶到舞厅,本想见一眼梅兰芳,没想到早就走了。

高晓涛惊讶道:“真的是梅兰芳啊?”

陈兰芳说:“是他,本来以为他能活的很洒脱,其实,他有自己的苦,从他的眼神中,就能看出酸甜苦辣的味道。”

高晓涛打断道:“那人呢?”

陈兰芳说:“早就走了,要不,你把这件戏袍带走吧。”

高晓涛摇着头说:“我可不能夺人所爱。可我不明白了,梅兰芳一个唱戏的,怎么会选舞厅呢?”

陈兰芳说:“不是他选的,是招待他的人选的,这次旗袍秀,或许会打破梅兰芳先生心里的那一道戏袍的枷锁。”

高晓涛虽然不明白陈兰芳说的是什么,但他在西方留学的时候,就听说了梅兰芳,一直没有机会见到,没想到就这么错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