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纸草(1 / 2)

刺绣 尚启元 1320 字 1个月前

狠八叔一出来,让刚刚安静下来的苏州城又有些不安稳了。

陶喜田心里有些担心,虽说现在不是大清了,可时局动乱,再让人给定个罪,那可就完了。可他又从别人的口中得知,这条街上就有专门做龙袍的作坊,还是缂丝工艺,而且基本上也引进了机器制作,这反而引起了他的兴趣。

其实,缂丝工艺自汉代就已产生。第一次从民间工艺品的身份走进艺术品殿堂是在北宋末年。受社会上层文艺思潮,特别是宫廷画的影响,作为工艺品的缂丝开始努力从“工”向“艺”转变——缂丝艺人们开始临摹文人画。最初,他们只是试图依葫芦画瓢试图在缂丝机上复制名人字画。没想到缂丝画借助彩色丝线的表现力,甫一出世就达到“夺丹青之妙、分翰墨之长”的效果。缂丝画引起了画家们的注意力,他们试图借用缂丝这一全新的表现形式突破国画的边界。于是缂丝画便从一种民间工艺品摇身一变,成了一种全新的画种“缂丝画”。

到南宋时期,缂丝画达到巅峰,花鸟虫鱼、山水人物,凡国画表现的题材,都能在缂丝上找到相应的作品。也正是从北宋开始,缂丝画被收入皇家书画著录。自此以后,缂丝从一种普通的丝织品变成了皇家御用织物。到了清代,出现了缂、绘结合的新技艺。

缂丝,可以如龙袍凤霞般奢华,可以如丹青翰墨般雅致,可以如山水样写意,可以如花鸟样缤纷。缂丝因其色彩变化丰富自然,极具欣赏装饰性,唐宋以来一直为皇家御用织物,常用以织造帝后服饰、御真御容像和摹缂名人书画。

由于制作工艺的不同,传统缂丝可细分为四大类“本缂丝”,“明缂丝”“稆缂丝”和“引箔缂丝”。当今研发的缂丝品有“紫峰缂丝”“雕镂缂丝”和“丝绒缂丝”。它们是各有千秋,“本缂丝”质地较为厚实,作品高雅尊贵,适合于装饰点缀。“明缂丝”是雍容华贵,质地柔软,轻盈。“鋁缂丝质地柔软,间断图案,透气透光。“引箔缂丝”质地柔软,掺有特殊纸箔。“紫峰缂丝”材质轻薄,薄如蝉翼,图案若隐若现。“雕镂缂丝”窗棱效果,且极具观赏性。“丝绒缂丝”是丝毯工艺和缂丝工艺的结合品。

陶喜田去了一家作坊,一进门就被眼前作坊的繁荣景象给惊呆了。缂丝有其专用的织机缂丝机,这是一种简便的平纹木机。缂织时,先在织机上安装好经线,经线下衬画稿或书稿,织工透过经丝,用毛笔将画样彩色的图案描绘在经丝面上,图案透过经线清晰可见,再用毛笔将图案轮廓临摹至经线上绘成底稿。

缂丝作坊的一个小伙子走了过来问:“你找谁?”

陶喜田问:“你们当家的在吗?”

小伙子说:“你有什么事吗?”

陶喜田说:“我想问问能不能做龙袍。”陶喜田说这话的时候,故意压低了声音。

小伙子笑着说:“不用这么担心,现在不是大清了,想穿什么都可以。”

陶喜田一惊,说:“拿给我来一件。”

小伙子提醒陶喜田:“我们这里做的龙袍可比不上当年皇上穿过的龙袍,只是个样子,所以时间也会快一点,而且进了些机器,要比人工快。但质量上,可能真的没法与真的龙袍相比,一般都是戏班子来定制。如果你不需要定制,直接去门店里拿一件,也不费功夫。”

陶喜田问:“那我转转看看吧。”

小伙子回道:“我先带你去拿货。”

陶喜田跟着小伙子去了门店,交了钱,拿了件龙袍。

小伙子给陶喜田讲解着缂丝区别于其他织造技法的最大特点,纵向的经线穿通织物的整个幅面,横向的纬丝仅根据图案花纹跟经丝交织,不贯通全幅。通俗的说法就是根据图样变一色就要换一色梭,缂丝也可说是通过这种“回纬”技法来织造。

小伙子指了指花纹,告诉陶喜田,这就是通过不同颜色的丝线梭子往返交织而成。缂丝能自由变换色彩,因而特别适宜制作书画作品。缂丝织物的结构则遵循“细经粗纬”、“白经彩纬”、“直经曲纬”等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