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粗糙(2 / 2)

刺绣 尚启元 1116 字 1个月前

木村惊讶道:“沈当家的小小年纪,居然有如此宽广的胸怀,实在是令人可敬。”

沈雪馨赶紧说:“我只是实话实说罢了。”

木村沉默了一会儿,接着说:“你没想过去参加绣娘大赛?我可听说挺热闹啊!”

沈雪馨回道:“是很热闹,选绣娘是苏州城的大事,可我对绣娘大赛一点也不感兴趣,我只想把玉春坊办好,曾经死过的绣坊,重新有了生命,这对我来说已经足够了。”

木村有些不解:“参加绣娘大赛,如果夺魁,也能让玉春坊锦上添花啊。”

沈雪馨没有回答,只是看看了门外的积雪。木村见沈雪馨不回答,也就转身走了。

狠八叔在得知财爷死后,又拉了支年轻的队伍,准备再捞点。他给陶喜田放话,要好好配合他。

陶喜田自然不敢得罪狠八叔,只好答应了。可万万没想到,狠八叔不知道从哪里听来风,在锦织街藏着一件当年乾隆下江南时的龙袍,这可让陶喜田瞪大了眼睛。他在锦织街生活了这么多年,根本就没有听说过龙袍的事情。他更诧异,就算有龙袍,怎么断定就是真的呢?百般不得其解,他只好去找狠八叔。

狠八叔端详起一件刚抢来的一件玉器,是一尊神像,拜了又拜。他见到陶喜田来了,便说:“帝王的服饰上绣有各种寓意吉祥、色彩艳丽的纹饰图案。就像这龙纹、凤纹、蝙蝠纹、富贵牡丹纹、十二章纹、吉祥八宝纹、五彩云纹等等,这些图案只为封建社会里的帝王和少数大官所服用,并不普及。而其中最典型的、寓意最深刻的,当属‘十二章纹’。其自出现开始,虽历经两千多年的朝代更替,因其意义深刻,始终保持着原始的形态、几乎没有改变。这也是其他普通装饰图案无法比拟的。人们今日所熟知的龙纹,仅仅是十二章纹中的一种而已。”

其实,狠八叔说的十二章纹正是龙袍的防伪标志。十二章纹发展历经数千年,每一章纹饰都有取义,“日月星辰取其照临也;山取其镇也;龙取其变也;华虫取其文也,会绘也;宗彝取其孝也;藻取其洁也;火取其明也;粉米取其养也;黼若斧形,取其断也;黻为两己相背,取其辩也。”

十二章纹的起源可追溯到舜帝时期,之后王朝更替、后世沿用,夏商周纹饰各有不同。至少从周代开始,十二章纹便开始辅助强化社会等级。秦始皇统一之后,废除了六冕之制,祭祀礼服一律为纯黑,称为“袀玄”,从秦朝到东汉这两百年左右时间,是十二章纹在西周建立之后唯一缺席的时段。

汉明帝时期恢复章纹制度后,十二章纹便一直出现在皇帝和大官的礼服当中,在这里不得不提到的是古代十二章纹之制前后绵延近两千年,虽然文献记载很多,但流传下来的实物却很少。

陶喜田端详了一会儿,说:“我家的绣坊也没有接过皇宫的龙袍,自然是没见过了。”

狠八叔接着说:“可玉春坊见过啊,当年他们家的绣坊就是专门给皇上的龙袍刺绣。龙袍的用色颇有讲究,也十分严格,古人用色并非单纯根据个人喜好,还同时是一种族或部落的标志。汉文帝刘恒的龙袍第一次采用黄色,此后长期以黄色为最高贵。唐高祖武德年间令臣民不得穿黄色,黄色的袍就成为了王室专用之服,自此历代沿袭下来,直到明清。”

陶喜田笑道:“肯定不在玉春坊,当年玉春坊都烧了,就算有,也剩下灰了。”

狠八叔说:“说不定被谁给偷走了呢!”

陶喜田一想,赶紧说:“也是啊。锦织街上除了药铺、茶庄、典当行这些店铺,还有很多的住户,也不太好排查啊!如果说被贩卖出去了,我们根本找不到。”

狠八叔说:“我见过龙袍,当年劫了一批,但劫龙袍是死罪,我就还回去了,这龙袍花纹也有讲究,上面的各种龙章图案,历代有所变化,但龙数一般为9条:前后身各3条,左右肩各1条,襟里藏1条,于是正背各显5条,吻合帝位“九五之尊”。大清的时候,一件刺绣龙袍的制作成本是1000两白银。”

陶喜田惊讶道:“这龙袍穿在身上真是沉啊!”

悦儿经过多次跟踪木村,终于发现了木村的秘密,他住的地方,有很多的绣娘,每天一早会有马车来拉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