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高云阔,月白风清,杨花纷纷渐折,黄莺声声犹嫩,秋香未浓,闲门落叶,愁思黯然,疏桐落。润秋已近。
如今中秋佳节已近,沈雪馨绣制的第一批鞋垫已经完成,赵姐也带着伙计来取鞋垫,看到六七个大妈帮忙绣制鞋垫,对翠妈说:“要不你们家开个小绣坊吧?”
翠妈说:“哪有钱啊,吃饱肚子都成问题。”
赵姐赶紧拿出一包钱说:“这个是尾款,够你开绣坊的了。赶紧叫人先把马车上的那一批要绣的鞋垫搬下来,再把绣好的搬上去,我去屋里喝口水。”
翠妈对子良说:“快去,搬鞋垫。”说完,去了屋里。
赵姐问:“你家那口子又去打渔了?”
翠妈倒着水回道:“不打渔怎么养活这些人啊!”
赵姐赶紧说:“看看钱够吗?”
翠妈笑着说:“哪能不够,赵姐的为人,我心里有数。”
赵姐说:“一码归一码,赶紧清点一下。”
翠妈打开钱袋,一看钱,瞬间有点懵了,这么多钱,她看了看坐在对面的赵姐问:“太多了。”
赵姐说:“这是你该得的,抽时间和孩子开个绣坊吧,别再去找活干了,这个稳当,你们手艺,我家弟弟也稀罕。”
翠妈心里有些忐忑,她很想把当年沈灵慧的事情告诉赵姐,但想来想去,还是不说的好,便敷衍道:“这事,我们再想想。”
不一会儿,鞋垫都清点完毕,赵姐也没有多留就准备走。
沈雪馨跑到赵姐的身边说:“婶婶,你拿点果子,在路上吃。”
赵姐笑着说:“这丫头真懂事。”
翠妈送走赵姐,就给各位绣娘分钱,第一次分钱,翠妈心里没底,就说:“我们都是乡里乡亲的,钱分得多或者少,都别介意,”
“我们不会介意,没有你给我这点活,我们也没钱拿。”
“是啊,这活还在家门口,干着舒坦。”
“以后我们还干。”
翠妈脸上露着笑容,这是她在乡里乡亲面前为数不多的这么有面子。当然她心里清楚,这点面子,都是沈雪馨这个小丫头给她争取来的。
牛家镇热热闹闹,耿牛也没闲着,他和伙计们去干劳力挣钱,从不打家劫舍,这可让一些一心想当土匪的青年们,心里直接恼了,甚至离开了山寨。
耿牛早就意识到这一点,凡事有进山寨的人,他都嘱咐一句话:不管你们是不是留在山寨,还是投靠了其他队伍,甚至是混账财爷,都不准出卖本山寨。江湖有规矩,我们就得讲道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