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妈赶紧去沏茶,说:“你看,我都忘了沏茶了。”沏完茶端给教书先生。
刘金明问儿子:“你不好好去学堂,跑哪去了?”
刘子良吱吱呜呜,半天没放出一个屁声。
教书先生抿了一口茶,说:“都说棍棒下出孝子,严师出高徒,我没有打过学堂的任何一个孩子。能去我的学堂的,都不是什么有钱人家,这我都懂,但我也是尽力去教授。”
翠妈恭维:“先生所言极是!”
刘金明赶紧对刘子良说:“赶紧给先生赔不是。”
刘子良有些不耐烦,他从心底就不想上学堂,但怕挨打,就委屈着赔了不是。
刘金明赶紧对翠妈说:“给先生拿几条鱼。”
教书先生拒绝道:“我知道,你打渔为生,也不容易,鱼就免了。”
沈雪馨在绣坊待累了,也回到了屋里。
教书先生看到沈雪馨,问:“这女娃怎么没去上学堂?”
翠妈说:“本来想让她去,可家里只够一个孩子上学堂的,我们俩口子考虑到,馨儿会刺绣,将来肯定能养活自己。”
刘子良赶紧说:“让妹妹去上学堂,我不去了,先生让写的那些字,都是妹妹写的。”
教书先生惊讶道:“女娃也可以去学堂,当然,这是你们家的意思。”
沈雪馨拿了一副《室有兰香》绣品送给了教书先生说:“我哥哥知道错了,先生就别生他的气了。”
教书先生盯着绣图,画面元素单纯,惟一杯、一壶、二兰尔。布局空灵,把人的视线引向左侧,却并不失衡,壶的造型巧妙地将右侧的画面稳住,故整体均衡而不落俗套。兰花的蕊丝、紫砂壶上的传统图案、题款这三者均以重墨写之,再次巧妙形成稳定结构。物体笔墨简括,寥寥数笔,形象呼之欲出。线条似柔实刚,似断实连,线条有痕,却线条带意。两枝兰花一浓一淡,姿态各异,摇曳生姿。“以墨当色”,形成对比。作品充满生命力,兰花如清新雅致的少年,天趣横生;紫砂壶似坐禅的高僧,古拙之至;二者高度统一于“坐久始闻其香”这一点睛之词,把观者带入一个禅思静谧之境。
翠妈说:“馨儿还不懂事,先生别见怪!”
教书先生顿了顿说:“这幅刺绣,我收下了。咱们立个字据,孩子上学堂期间,出了问题,和我没什么关系。”
刘金明赶紧立字据,这一场戏算是落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