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守护(1 / 2)

刺绣 尚启元 1136 字 1个月前

“人面琵琶柳巷西,银盘珠落曲高低。吴侬软语苏肠骨,丝竹江南走入迷”。评弹依托着江南水乡,成为苏州的一个独特性标志。情节曲折离奇,表演扣人心弦,形式雅俗共赏,为社会各阶层人士所喜爱。

当然,像评弹这些戏班不仅对评弹演员有所选择,对剧目也甚为挑剔。而有些评弹演员就不能适应演出的变化,在激烈的竞争中被淘汰下来。

毕竟每个戏园子都有自己的听众,如文雅居的听众是六局(放冲、茶担、仗礼、堂名、喜娘、轿班)上的人;霓裳戏场是织机帮;海阔楼听戏的是居民;金斗坊的是账房班等等。而陈兰芳在的戏班,是什么听众也有,在戏场里,观众可以随意点剧目。能在一个空闲的时间里欣赏到评弹书目之精、流派之萃,又得遇评弹第一名角陈兰芳倾囊而演,不得不说是一种幸运。

可沈灵慧跑来找陈兰芳,并不是为了听评弹,而是想和她一起商量一下,玉春坊的事宜。

戏园子的安静反而让沈灵慧有些不舒服,还不如像京剧一样喧闹起来,至少声音可以压制内心的不安。

沈灵慧总是认为,像陈兰芳这样的女演员,他们的嗓音都偏尖细。她对评弹女演员的声音审美有些狭隘地停留在“嗲”“细”“糯”这类的词语中。所以当沈灵慧开口唱起“风雨连宵铁马喧,好花枝冷落在大观园”时,她不由得深吸一口气,被这位评弹名角“折”得“服”服帖帖。一扫之前靡靡、醉生梦死之感,此处的声音是一种舒实、引人入胜的感觉。加上沈灵慧节奏把控得张弛有度,演唱情绪有起有伏,黛玉的人物形象可以说刻画得非常出色。

陈兰芳早就注意到台下的沈灵慧了,间隙片刻,她让伙计给沈灵慧上了一小碟花生和一壶茶,可沈灵慧哪能沉住气听评弹呢?

台上的陈兰芳是越唱越有劲,而台下的沈灵慧是越听越不耐烦。终于,陈兰芳唱完了,她赶紧跑到后台。

陈兰芳刚端起杯子喝了口水,润了润嗓子,见沈灵慧一脸慌张的表情,便问:“怎么跑后台来了,一会儿我换完衣服,去前面找你。”

沈灵慧看了看周围的人,对陈兰芳说:“我在院子里等你。”

陈兰芳从沈灵慧的目光中,看出了一些事情,便赶紧换完衣服,去院子里找沈灵慧。

沈灵慧观察了一下周围,说:“我们绣坊的当家的回来了。”

陈兰芳有些纳闷道:“回来不正常吗?那是她的绣坊。”

沈灵慧与陈兰芳把何穗身上发生的事情细细道来,也说了自己内心的苦闷。

陈兰芳冷静地问:“但现在问题是,你没有这三百两白银啊!”

沈灵慧回答:“凤娘说她能想办法。”

陈兰芳笑着说:“你们可真逗啊,虽然有时候,我也觉得凤娘有点神秘,但她如果能拿到三百两白银,她完全没有必要在绣坊干这些杂活啊!仔细一想,这个事啊,你就当看客吧。”

沈灵慧仔细一想陈兰芳的话,也感觉到自己有时候的确是想得太多,自己也只是玉春坊的一位小小的绣娘,即使头顶上有“苏州第一绣娘”的头衔,可裤腰带里却是空空如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