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针馆来了一位四川的绣娘,在大街小巷传的沸沸扬扬,这也吊起来沈灵慧的胃口,也赶到了金针馆去看这位绣娘的绣技。
只见这位川绣的绣娘双眸似水,却带着谈谈的冰冷,十指纤纤,肤如凝脂,雪白中透着粉红。一双朱唇,语笑若嫣然。长发黑亮,青丝随风舞动。腰肢纤细,四肢纤长,有仙子般脱俗气质,着一袭白衣,外套一件洁白的轻纱,把优美的身段淋漓尽致的体现了出来。她的身旁,站着一位中年妇女,两眼只盯着她。
围观的男人们,两眼发呆,直盯着绣娘,不免显现出一丝的色相。绣娘将一根丝线分成三十份,这一番操作就把沈灵慧惊呆了,她慢慢地将金鱼的尾巴绣得活灵活现。更让人惊奇的是她绣的双面绣,而且薄如蝉翼,不得不让人感到叹服。
绣娘站了起来说:“因时间关系,我就但展示一条小金鱼的刺绣,如果各位对绣品感兴趣,就请到馆内观看绣品。”
川绣作品的画面非常精致,它“以针代笔,以色丝为丹青”进行“另创”和表现。在传统国画创作中,只需很短的时间就可以一笔绘出深浅不同的图案,但刺绣常常需要“千针万线”绣上几个月甚至几年,才能完成一整幅艺术品或史诗般的杰作。绣娘们也只能选择简单的事物来展现一下自己的绣技。
沈灵慧进了金针馆,一边走一边欣赏川绣,它以软缎、彩丝为主要原料,其绣刺技法甚为独特,至少有一百种以上精巧的针法绣技如五彩缤纷的衣锦纹满绣、绣画合一的线条绣、精巧细腻的双面绣和晕针、纱针、点针、复盖针等都是十分独特而精湛的技法。
川绣线法平顺光亮、针脚整齐、施针严谨、掺色柔和、车拧自如、劲气生动、虚实得体,展馆里任何一件蜀绣都淋漓地展示了这些独到的技艺,而且川绣常用晕针来表现绣物的质感,体现绣物的光、色、形,把绣物绣得维妙维肖。如鲤鱼的灵动、金丝猴的敏捷、人物的秀美、山川的壮丽、花鸟的多姿、熊猫的憨态等,都表现了不同的光、洁、粗、细、软、硬、松、散等质感。
而这点与苏绣不太一样,苏绣的丝绸光彩夺目、色泽鲜明,这是苏绣在表现画作主题和意境方面的独特之处。而且色彩清雅脱俗,令人耳目一新。这些细腻光泽、过渡搭配协调的色彩满足了欣赏者的审美感官,提升了苏绣的生动性和珍贵性。用针作画,以线作墨,精细劈丝,百余种天然蚕丝线色自然过渡,用心勾勒山川,江流、花鸟、人物等。似画而非画,千针万针细腻的针脚,呈现动人的视觉盛宴,山水的远近之趣,楼阁的深邃之体,人物的瞻跳生动之情,花鸟的绰约底馋唼之态,千峰竞秀,祥云缭绕,万壑争流,恢弘壮阔的景致皆蕴藏在一针一线间。细而密的针法,上百种的色调巧妙过渡,将指尖上技艺展露无疑。是画,又非画,尽显大气精美格调。
正当沈灵慧在对比苏绣和川绣的时候,那位绣娘站在了沈灵慧的身后。
“这就是苏州城的第一绣娘?”
沈灵慧被身后的声音惊了一下,赶紧回头一看,是那位绣娘,便说:“我可不是什么苏州城第一绣娘。”
绣娘笑着说:“我都听说了,久闻大名,我叫高芳芳。”
沈灵慧赶紧自我介绍:“我叫沈灵慧。”
高芳芳说:“看了这些刺绣后,有什么想法?”
沈灵慧摇了摇头:“我可没什么想法,高姑娘的绣技太厉害了。”
两人谈话间,时不时地有几位男人不怀好意的从两人身边经过,这也让高芳芳有些不自在。
沈灵慧看出了端倪说:“高姑娘如果现在没事,我陪你逛逛苏州城?”
高芳芳高兴地说:“好啊好啊!”
沈灵慧领着高芳芳逛园林,但一路上两人并没有太多的话。
高芳芳低沉的说:“谢谢刚才替我解围啊!”
沈灵慧一愣,装傻道:“我哪有替你解围啊!”
高芳芳笑着说:“这群男人的心啊,都不正经。”
沈灵慧避口不谈,毕竟男与女之间的事情,她从未提起过,没想到高芳芳上来就说这类话题。
高芳芳接着说:“你得多说说话,这么矜持,也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