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娘拿起那本《芥子园画谱》,说:“这本书?”
沈灵慧笑着说:“是吴昌硕先生从杭州带给我的。”
凤娘笑着说:“你可真有福气啊!”
沈灵慧对这本书是爱不释手,书籍里画作把气韵展现的淋漓尽致,石涛曰“作书作画,无论老手后学,先以气胜得之者,精神灿烂,出之纸上”。要有气势、豪气、不能有匠气、俗气。元代杨维桢指出:“故论画之高下者,有传形,有传神。传神者,气韵生动是也。”Z国画家讲究以气运力,有气为活笔,无气为死笔。笔断意连、形断气连、迹断势连均有气接,因而作品才能气势逼人。
凤娘说:“一个绣娘一旦有了超高的画技,那这绣品档次绝对会高人一等。”
沈灵慧说:“这国画中的线条美感很足。”
Z国画以线条构成,是与Z国艺术家对线条的情有独钟和独特感受分不开的。书画界始终认为,以点作画易于零散、琐碎,以面作画易于模糊、平板,用线最易捕捉物体的形象及动感,最适宜发挥毛笔、水墨、宣纸绢帛的特性。可以说线条是Z国画家独到的艺术语言,是Z国画的灵魂,是作者在抒情达意中的宣泄。而用于绘画的线条是有生命力的。抑扬顿挫、疏密粗细、快慢虚实、浓淡干湿、无不显现着画家的才思、功底。
凤娘说:“其实还是有区别的,用笔和针的不同,也会导致所绣对象有没有神韵。”
沈灵慧笑着说:“凤娘,你知道的可真多。”
凤娘笑着说:“我整天在绣坊里光看,也能看明白。”
的确,沈灵慧也明白,笔韵是Z国画家追求的较高境界。运笔时所表现出的一种内在节律,情感起伏,通过气与力的统一变化而形成用笔的韵律感和节奏感,亦是画家心弦的拨动。Z国画以墨为主、以色为辅,是其基本特点,墨不仅能决定形象,分出明暗,拉开距离,代替色彩,还能制造画面的气氛。观其面目时往往尚未看清具象形态,就已被画面笔墨中溢出的抽象意韵所感染。而刺绣,更多是靠线的色彩才能展现出晕染的效果。
凤娘接着说:“你要多看看画中的布局、构图。还有情和趣是画家自身的感情。Z国绘画传统是注重写意的,如同刺绣艺术一样,不拘于表现对象多么像,更要把握对象的精神气质,着意于创造意境以感染观者。一幅刺绣的内容是好的,但总要有情与趣才能打动人心。要画得引人生情,画家要先自动情。”
沈灵慧惊讶道:“凤娘说的真是有道理,你看书中这一草一木、花、鸟、鱼、虫都是有灵性的,并不是人独有的。”
陈兰芳抱着一个西瓜走了进来,放下西瓜,开口便说:“可算累死老娘了。”
沈灵慧笑着说:“你抱这个西瓜来干什么?”
陈兰芳一瞪眼:“吃啊!”说完,去找了把菜刀,将西瓜切开。
沈灵慧拿了一块西瓜给凤娘。
凤娘接过习惯说:“我年纪大了,吃西瓜,肚子受不了。”
陈兰芳拿起一块习惯,啃了起来,对凤娘说:“可甜了!”
凤娘咬了一小口西瓜,点了点头说:“是很甜。”
沈灵慧拿了几块,说:“我给张大爷送点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