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世间(2 / 2)

刺绣 尚启元 1193 字 1个月前

何穗说:“无论是用切针、滚针、套针等,都不要操之过急。”

这一番话,看出何穗的紧张劲儿了。这些年的刺绣经历,让她非常清楚,在一片很小的绣片中,就可以领略绣娘的文化修养和心境,还有她那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想像力。

何穗接着说:“刺绣的工艺要求是:顺,齐,平,匀,洁。顺就是直线挺直,曲线圆顺;齐就是针迹整齐,边缘无参差现象;平就是手势准确,绣面平服,丝缕不歪斜;匀就是针距一致,不露底,不重叠;洁就是绣面光洁,无墨迹等污渍。”

凤娘赶紧走过去,说:“当家的,说的极是。”

在苏州,有非常多的绣坊,这些绣坊之间竞争也非常激烈,人们对一幅好的刺绣艺术品的评价都很在行,首先要求刺绣匠认体验画师的一番心意。然后对画稿进行认真分析,根据不同的需要考虑选用针法、丝线的粗细和多少色阶来展现刺绣所特有的艺术效果。如果刺绣仅仅满足于模仿一幅画,成为画的复制品,那就失去了刺绣的艺术价值了。

刺绣匠要根据不同的画稿,充分运用刺绣的针法、色线进行艺术再创造,成功的刺绣艺术作品被誉为“佳者较画更胜”,达到画所不及的艺术效果,是画是绣的有机结合,真正体现出刺绣的艺术的美。在刺绣领域,各个绣种所有的技法、针法加起来有200多种,有的人能成了刺绣大师,而有些人终身都是绣娘。其实做刺绣不仅在于熟练掌握技法,更重要的是刺绣者对艺术的感悟和对生活的理解,以及自身所具备的修养和灵性。

沈灵慧之所以能夺得“苏州第一绣娘”的头衔,也归根于她在平日里,一有空,就去观赏名家的刺绣作品,反复揣摩,时而低头沉思,时而上下比划。在她看来这些丝线都是有灵性的,她因画施艺,潜心刺绣,尤其是观察国画方面,她更上心,不然不会有在宣纸上刺绣的想法。

但是,给戏袍刺绣,是一件非常危险的工作,因为有很多绣娘错误的把戏袍绣成了龙袍,她们也没有见过龙袍,结果整个绣坊招来了杀身之祸。因为戏曲的内容是历史故事,所以从古至今,敢接戏袍这一项活的绣坊都是实力过硬的绣坊。一旦绸缎上的图案少一根毛,都会惹来不必要的麻烦。

何穗不怀疑沈灵慧的绣技,但很担心她第一次绣戏袍,千万别出什么差错,她也有点后悔接这样的订单,也后悔把这活交给沈灵慧。可在玉春坊,也就沈灵慧的绣技能靠的住,别人也不行,这么想来,也没有别的人选。而且做好了,也非坏事,说不定,能把玉春坊的名声再轰动一下。

沈灵慧盯着发愣的何穗说:“当家的,你在想什么?”

何穗指着一件戏袍说:“慧儿,戏袍用黑底色,黄金线的全平金工艺,咱们把这种款式叫蟒。龙纹具有非常强烈的反差,夸张的舞台效果。龙头和龙身的比例失调,龙头明显偏大,整个前身饰一条大龙纹,这也是戏装的一个夸张手法。这件戏装应该是包拯等花脸角色穿用。它的爪子数量一定要注意,千万别跑针。再看这件戏袍的绣工和配色都很华丽,红缎底全部用平金工艺绣万字,衣服的背后袖口和下摆饰行龙纹,前后饰团龙纹和仙鹤补子,前面衣襟下摆饰凤纹,几乎用尽的当时代表高贵的纹样。此件戏装的款式近似于法袍,应该是戏剧中的和佛法有关人物穿用的……”

沈灵慧听得非常入神,陈兰芳低估着:“真是高手啊!每件戏袍分析的头头是道!”

凤娘站在陈兰芳身边,听到这话,又看到陈兰芳惊讶的表情,情不自禁地笑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