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这不孝子(1 / 2)

“前几日,徐府把咱们姑太太陪嫁全送回来了,又添了几间铺子,大概带了些赔罪之意,不过将军吩咐,又给退回去了,”张氏又说道,然后咬了咬牙:“咱们姑太太算是被姓徐的坑了,我还记得当年官媒上门,把那徐清说得跟花儿一样,谁想到竟是头吃人的豺狼。”

面前摆了一桌的食盒,全是岳如饴最爱的糕饼,可此时,她却一点也吃不下。

“还请嬷嬷多照顾我姑母,”岳如饴拿起一块甜米糕,想了想道:“下月初我休沐,便回去陪她说说话。”

“姑太太也想姑娘,”张氏打量岳如饴,道:“有一晚我做梦,那两只恶鬼又来害姑太太,我打算把人护住,却被徐清打晕,那会儿心里着急,只想咱家如娘去哪儿,怎得还不来救姑太太?”

“姨母,梦都是反的,可见姑太太以后便否极泰来,诸事顺遂了!”阿芜这时吃得正高兴,笑呵呵地道。

“你们或是不信,我可是有神佛护体,日后由我护着,谁都动不得咱岳府的人。”岳如饴索性玩笑了一句。

“我信,”张氏点了点头:“中秋那晚,多亏有姑娘最后抓着姑太太不放,要不……我都不敢再想。”

岳如饴笑了笑,看着手中的甜米糕,脑子突然一闪念,便从怀里取出阿芜闲时替她绣的银红绫如意花样帕子,在食盒里挑了几块甜米糕并别的点心,细心包好,揣进怀里。

“你收这些做什么,回头让阿芜连盒子提回去。”张氏不解地问。

“书院里有相处得来的女孩儿,我送过去些。”岳如饴故作随意地道。

“咱们姑娘虽然小,可处事周全,倒是像极了过世的夫人。”张氏不免夸奖。

阿芜也在旁边连连点头,道:“听得说,从这书院出去的女学生,日后十有八九都是贵人家的掌家奶奶,我们姑娘定是胜任的。”

“成啊,我若成了掌家奶奶,便许你个女管事当当,让你呼风唤雨!”岳如饴顺嘴拿阿芜打了一个趣。

瞧着日头快要下山,岳如饴便催着张氏赶紧回了,又急书一封,将家里老老少少都关照过一遍,托张氏带去。

斋堂门口,岳如饴看着阿芜提着食盒进去,便转过身,朝着近处藏书楼走去。

藏书楼离岳如饴所居的斋堂不算近,中间隔一处弯曲小径,小径东面是长了有不少年的竹林,西头正挨着雁**岭的后山,倒别有一处意趣,据说当初太祖正是瞧见了这块风水宝地,所以才会敕建文华书院。

岳如饴也不着急,一路踩着小径的石子路,慢慢地往前走,直至站到藏书楼下。

这藏书楼上下三层,据说收藏了从古至今,近万种门类的各式典籍,可谓千古文章,尽在此处,是天下读书人最向往之地。

不过岳如饴此时走进去,几乎见不着人,也不奇怪,这文华书院的学生们什么都爱,却未必爱读书。

进了藏书楼,岳如饴在原地站了一会,听着东面传来沙沙的扫地声,她便寻声走了过去,转过长长回廊,站到了东头一处书舍外。

一名十二、三岁的小侍童握着笤帚,正在书舍里低头做着活,或是太过聚精会神,似乎未注意到有人出现。

岳如饴没去管小侍童,顾自在靠墙的一排紫檀雕云蝠书柜前走过,似乎瞧中了上头一套典籍,可又觉得太高,便往四下看看,寻到一处脚凳,也不找小侍童帮忙,自己脱了鞋过去搬了,然后便站在架子上,将装着典籍的书盒打开,从里头取出一册,认真看了起来。

又过了一会,岳如饴又把手上书册放了回去,随后飞快地从怀里掏出那包点心,迅速藏进了书盒背后,然后又从上面爬了下来。

“我方才在外头玩儿,瞧着像是你进来了。”身后响起一阵笑声。

岳如饴一怔,猛地回头,这才发现,徐邦庭不知什么时候,从外头走了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