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小苗这也只是说说气话,见死不救可不是她的风格。
空间并不太大,那地里田小苗又种了油菜,现在绿油油的很喜人,田小苗舍不得拔,就围着灵泉把这些小果树和茶树种了起来。
跟许大夫去给董大少看病的时间还早,但她有意要先从人来客往的顺娘那里打听看看她知不知道董大少的身世,还要打听一下在那里摆摊的事,所以早早吃了午饭就骑着马儿下了山。
顺娘一见她,很是热情,田小苗也很自来熟地帮着顺娘收拾桌子用客人用过的碗筷。
顺娘昨天按田小苗说的试着炸了些麻叶和麻花,今天卖得剩下不多,油炸的在冬天,放个两三天是不会坏的,但她们夫妻俩可以提前做好准备工作,相当于每天多卖一些东西,这对顺娘而言是极好的事。
此时客人也不多,田小苗和顺娘聊起天来毫无压力。
从顺娘这里,田小苗知道了董大少并非董掌柜和妻子郭氏的亲生儿子。
原来当年董掌柜和妻子郭氏成亲数年,虽夫妻恩爱,却没有一儿半女,颇为遗憾,郭氏甚至都要忍痛为董掌柜纳妾了。
后来郭氏去寺庙祈福时,却在半路捡到了还在襁褓里的董大少,于是带回家当自己的孩子欢欢喜喜地养着。
董大少大约半岁的时候,几年不孕的郭氏突然有了妊娠反应,董掌柜和郭氏都把董大少当成自家的福星,虽然生下了董家二少,但夫妻俩对大少的疼爱并未减少半分。
董大少也是个争气的,从小聪慧过人,年仅十六岁就考上了秀才。
可乐极生悲,董大少与同窗友人外出游玩庆祝几人同中秀才时,却不慎从马背上摔落下来,那天董大少被抬到济仁堂的时候,顺娘刚好在济仁堂抓药,对于董大少生无可恋的表情印象十分深刻。
顺娘啧啧叹息:果然人有旦夕祸福!要好好珍惜现在过的日子!
田小苗暗暗思忖,若是董掌柜和其夫人郭氏真的把董大少当成家里的福星,从小当成自己亲生儿子来养大的,现在为何匆匆给他订下和槐花的亲事呢?
读书人一般都比较清高,喜欢雅致贤惠的女子,对于村姑,多半是用粗鄙一类的用语,田小苗不觉得从小心高气傲的董大少会娶一个农家女为妻。
如果董掌柜和其夫人郭氏在意董大少,只要她能让董大少取消和槐花的婚约,槐花和有根的事就好办多了。
心高气傲的少年秀才郎即使身残,也无法接受抢人婚事的事情来吧?读书人最爱名声,若是这事传出去,恐怕他从此没脸面再出门了。
田小苗又问了租摊位的事,这下顺娘有些紧张了:“你们也想长期卖馄饨吗?”
好几个客人反映她们煮的馄饨味道就挺好的,没想到田小苗她们煮的那馄饨更好吃,若是田小苗也来摆摊卖馄饨,她家的生意肯定会被抢去不少,更何况这姑娘心思活泛,炸馄饨,还有什么麻叶麻花之类的顺便一起卖她能想出来,说不定还有别的什么新花样呢!
田小苗微微笑了笑:“不卖馄饨,我想卖这个市场上都没有的。”
顺娘心下稍松,只要不是和她经营一模一样的东西,这市场还有空摊位,不是田小苗来也会是别人来,影响不会太大,而且看这小姑娘虽然聪慧过人,但衣着褴褛,想是家里也困难,年纪小小的就想着出来摆摊挣钱。
“这摊位租金一个月五两银子,桌凳锅碗,炉子炭火都要自己准备,虽然说也能挣几个辛苦钱,但做摆这摊真的是起早贪黑的,冬天冷夏天晒,非常不容易,小苗你可要想好啊!置办桌椅锅碗炉子炭火也要不少钱,要是坚持不下来,转手卖给别人肯定是要亏的!”田小苗看得出来,顺娘倒是真心替她考虑。
不过山顶寨那边虽然鱼塘用不了多久就挖好了,但是在她任“临时村长”的三个月里,是出不了多大成绩的,虽然开了荒,但地里种的粮食需要的时间也挺长,她需要尽快挣钱,给寨民们对她当村长的信心。
和顺娘一起算了算成本,置办这些摆摊的家什,加上一个月的摊位租赁费,至少需要二十五两银子,食材和油盐调料等还得另计。
一看时间差不多了,田小苗和顺娘告辞骑着马儿来到济仁堂,济仁堂还有两个病人,许大夫要给病人诊断完开了药方子才能出发,田小苗安安静静地坐到一旁候着。
许大夫不慌不忙,望闻问切之后,下笔开方子,田小苗觉得许大夫这样的性子极适合做大夫,有耐心,做事井井有条,据说许大夫他爹医术更加高明,只是这济仁堂交给许大夫管了,他一般都不再来这里,除非遇到许大夫也解决不了的病例,许大夫差人回去请他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