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钻地老鼠(1 / 2)

捡个藩王来种田 茗香 1664 字 1个月前

“铁牛哥,咱们剩下的馄饨不多了。但是如果全部包成馄饨怕是有些来不及,不如你去买二十斤白面回来,先揉着,一少部分仍擀成馄饨皮,另一部分一会儿做成面条,中午咱们就主要卖面条和馄饨。”

“顺带再买两斤五花肉,一两斤绿叶菜,十个鸡蛋,一斤盐,二两辣椒面,买最贵的那种辣椒面,那种又香又辣!”

铁牛接过田小苗给的银钱,二话不说就走了,田小苗也洗了手帮着引娣招娣包馄饨。

如果有粉条也方便,只可惜在原主的记忆和田小苗昨日到杂货店问过,并没有粉条售卖。

等铁牛回来,田小苗就不再帮引娣招娣包馄饨,而是熟油辣子,再剁葱姜蒜末和肉馅。

等她的馄饨馅儿做好,铁牛也已经揉好面,准备擀馄饨皮儿了。

赵海的碗筷已经洗完,正在很自觉地洗刚铁牛买回来的绿叶菜。

田小苗对于四名队友的勤劳劲儿很是满意。

午时一刻左右就开始陆续有人来吃午饭了,有些是在县城里做工的,一早没吃饭,现在吃早午饭。

现在天气凉爽了下来,吃碗热乎乎的汤面很受欢迎。

也有那饭量大的,汤面不顶饱,要吃满满一碗干面才行。

这一阵忙碌来得太快,以致于田小苗六人自己轮流吃饭也和顾客一起了。

二十斤面粉,大约有四斤面粉擀成了馄饨皮,其余十六斤则被铁牛擀薄切成了面条。

一斤面粉做成面条大约要掺水四两,十六斤做成面条就有二十二斤多,面分大小碗,小碗面二十文,大碗面二十五文,小碗面大约就是三两一碗,大碗面四两。

中午来吃饭的多半都是在县城里工作的,衙役也有,馄饨和面条一共也就卖了一百多碗,全部卖得干干净净的。

几人合力把馄饨摊位收拾得干干净净的,物品都归位,这才一起到药铺去,去药铺做什么呢?

今早下山的路上,田小苗看到路边有几样她认识的药材,但不知道价格如何,明天还有一天时间,能卖的东西不多了,做吃食又没摊位,田小苗觉得还是进山挖药材,采菌子,顺便做做陷阱捕点小动物比较实在。

所以她采的那几样药材要拿到药铺去问问看值不值得采摘。

济仁堂是平洲县城开了几十年的有名老药铺,东家姓许,世代行医,济仁堂的口碑极好。

晌午已过,药铺里倒也没什么寻医问药的病人。

田小苗等人一进去,那中年大夫就迎了上来:“几位这是要抓药?”

田小苗冲着中年大夫甜甜一笑:“不知可是许大夫?”

“鄙人正是姓许。”许安康看着这三男三女一行六人心里微微诧异,两个年青后生肤黑强壮,另一个虽然个子小点,但看着一脸聪明相。

而开口说话的却是个子最低的小女孩,另外五人却一副习以为常的模样,似乎本来就该这最小的女孩子代表他们说话,显然平时他们的相处模式就是这样的。

“许大夫,是这样的,我们兄妹几人住在山里,最近家里有些揭不开锅了,因此想摘些草药来济仁堂卖,但不知道您这里需要这些草药吗?”田小苗取下背篓,将背篓里的几样草药拿给许安康看。

许安康看着背篓里的几种草药,用手拿起来一看,又有些诧异:“你们认识草药?”

虽然也有专门采草药来卖并以此为生的人,但因为野生的药材有些不难找寻,为保自己的饭碗,一般采草药的人都是代代相传,却不会告诉别人,而且每个采药人认识的药材也都是有限的几种。

而平洲县这些采药人都和济仁堂有过合作,可眼前这几人于他而言却是生面孔,显然不是那些采药人。

田小苗微笑着点点头:“只认识一些常见的,但不知道这价格如何?济仁堂现在需要吗?”

许安康看了看背篓里的东西:“这几样倒是都需要,但是因为容易寻到,价格都很低。新鲜的就十文钱一斤,晒干后四十文一斤。”他这里也是因为采药人嫌价格低廉不屑采,今年竟然有些缺这些低价药材。

这价格果真太低了啊!田小苗皱起了眉头。

但引娣招娣和赵海却喜上眉梢,没想到这路边随处可见的野草竟然是药材!还值十文钱一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