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理了周侧妃,太后又称病不参与朝政,李瑜和皇帝推行鱼鳞图册的动作愈发雷厉风行,没几天的时间,京城中的百姓便没有再关注栾景和侧妃之间的事情,而是在谈论关于鱼鳞图册改革的事情了。
在老百姓的谈论中,春闱也如期到来,春闱那几日李瑜直接住在了考场,一刻也不肯松懈地盯着进京赶考的才子们泼墨挥毫,写出自己的见解。
由于如今正在推行改革,又是要替工部选拔人才,所以这一次春闱会试的题目便跟改革有关,李瑜偷偷看过自己一早关注过的几位人才,果然不出他所料,让人颇为满意。
春闱会试一直到七日后才结束,收好了所有才子的策论以后,在考场中坐了整整七天的才子们才三两成群的出来了。
当然,也有熬不住的,在考试还没结束的时候就被抬出来了,寒窗苦读多年,最终却在这样的场合倒下,不知会有多不甘心。
“王爷,微臣看您这几天都在这边,怎么样,可曾看到入眼的了?”
来和李瑜搭话的人是站在太后那边的,此时来问话,只怕是想探听风声,李瑜神色如常。
“参加会试的都是人才,本王只负责监考,评阅一事并不在本王的管事范围内,所以本王无从告知。”
那官员碰了一鼻子灰,脸色有些不好看,只好讪讪笑着离开了。
“太傅。”刚打发走了那人,李瑜便看见转角处太傅正站在那里,似乎是在等他。
“王爷,老夫可有幸能与王爷同行?”
李瑜欣然应允,“自是可以,能与太傅同行,是本王的荣幸。”
两人慢慢往大门口走,此时四下已经没什么人了,才子们考了七天的试,早就熬不住了,全都离开去休息等结果。
“今春前来赶考的才子们,王爷可有相中的?”
同样的问话,李瑜可以打发了那人,却不愿意打发了太傅,他神色认真,“实不相瞒,有看中的,也看过他们部分的策论,确实都是很有想法的青年才俊。”
太傅点点头,“嗯,老夫也看见几位,策论写得很漂亮,只是不知道完整的文章是什么样的。”
这一次太傅和李瑜都来监考,李瑜作为副考官不参与最终评阅,但是太傅作为主考官是要参与的,李瑜为了避嫌,并没有说太多。
“有您把关,本王也放心,想来都会公平公正的,希望这些人才不会被埋没,殿试的时候能够看见他们就更好了。”
太傅呵呵一笑,“金子嘛,在哪儿都会发光的,此次参与评阅的都是寒门子弟,没什么党羽观念的,王爷大可放心。”
剩下的话两人都没有再多说,不多时就到了门口,各自乘马车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