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这么点水平吗?
太差了。
一柱聚光灯打在了男人身上,声情并茂的朗诵道。
“朋友!
你到过黄河吗?
你渡过黄河吗?
你还记得河上的船夫
拼着性命和惊涛骇浪搏战的情景吗?
如果你已经忘掉的话,
那么你听吧!”
水流湍急,汇聚成一波波浪涛席卷而来。
激烈的音乐声中仿佛看到了船夫们喊着号子,拉着纤绳,与风浪搏斗的动人场面。
唱声部的歌声响了起来。
咳哟!划哟乌云啊,遮满天!波涛啊,高如山!冷风啊,扑上脸!浪花啊,打进船!咳哟!划哟.....伙伴啊,睁开眼!舵手啊,把住腕!当心啊,别偷懒!拼命啊,莫胆寒!咳!划哟!咳!划哟!咳!划哟!咳!划哟!不怕那千丈波浪高如山!不怕那千丈波浪高如山!行船好比上火线,团结一心冲上前!咳!划哟!咳!划哟!咳!划哟!咳!划哟!咳哟!划哟……划哟!冲上前!划哟!冲上前!划哟!冲上前!划哟!冲上前!咳哟!咳哟!哈哈哈哈.....我们看见了河岸,我们登上了河岸,心啊安一安,气啊喘一喘。回头来,再和那黄河怒涛决一死战!决一死战!决一死战!决一死战!咳!划哟......
记者们都傻了。
这就是大合唱?
交响乐还能这么玩?
关键是相得益彰,配合的天衣无缝。
尽管腔调很怪异,却能感受到词曲的大意。
这是什么鬼?
其他国家交响乐团的成员和团长听了后,脸色非常的精彩。
引子(序章)和第一部分就奏出了**;第二部分偏重的拉宽了节奏,放慢了速度;尾声又以递进式的手法表现出其中蕴含的意境。
这是哪位大师的作品啊?
写实的风格和娴熟的曲风十分的熨合华夏的情境。
简直就是为华夏量身打造。
功底深厚还是个华夏通,符合条件的大师没有几位.....
台下的众人眼中的不屑渐渐的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则是盎然的兴趣。
华夏的音乐家们集体的兴奋了。
老外们听不懂。
他们能啊!
此章采用了劳动号子的音调素材,展现了乌云满天,惊涛拍岸,船夫与暴风雨奋力拼搏的生动形象,表现了华夏子孙吃苦耐劳和一定能到达胜利彼岸的优秀品质。
这一乐章通过黄河船夫与急浪、险滩的搏斗,象征着华夏人民与日本帝国主义日趋激烈的民族矛盾。作为大合唱的第一乐章,黄河船夫曲给人们展示了可歌可泣的史诗的第一幕。
菖
“胡老,黄河大合唱你知道是谁写的吗?”
“黄河大合唱?”
你不知道!中央乐团、合唱团,爱乐乐团联袂在东京音乐节演岀的,第一乐章黄河船夫曲,简直把船夫写活了。就是不知道是谁创作的,其他的老家伙都吵翻天了。”
“有什么好吵的?”
“网上盛传是个叫陆恒川的小伙子写出来的,怎么可能!这么大、这么正的合唱曲目岂能是一个初出校园的毛头小子独自创作的。”
“那有什么不可能!古时有甘罗十二岁官居宰相,毕业生创作出一首曲子有什么好奇怪的。”
“胡老,你是没看,那首曲子真的...,绝对是殿堂级的,甚至还不止。若真是陆恒川创作出来的,我们这些人一大把年纪真是活到狗身上去了。”
“哎!哎!这话说的
“你自己看吧!我先挂了。”
“嗯。”
燕京市,四合院。
穿着黑色对襟唐装的胡老放下电话,很好奇到底是怎样的曲子能让圈子里的老家伙们争吵起来。
而且推崇备至,都夸上天了。
打开电视,第一乐章正激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