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章 杀完吃烤鱼(1 / 2)

焚天帝魂 五黑 3903 字 2个月前

巫江镇位于牧国中州偏南,土地肥沃,山青水秀,一条巫江养活了两岸国民,大多数人以打渔为生,这里的鱼能在牧国卖出极好的价钱,尤其是贵族,非巫江鱼不吃,巫江鱼在整个牧国已然形成了一种名气。

贵族所追求的不就是高人一等的享受么?这对巫江镇民更是一件天大的好事,在当地卖三文钱一斤的巫江鱼,运到其他城市至少要值三十两银子!

这是什么概念?

如此计算下来,诺大的巫江,渔民无数,每家每户都有着丰厚的收益,自然富裕,反正巫江里的鱼取之不尽。

而且随着巫江鱼的愈发出名,两岸渔民特地研制出催生饲料,令巫江鱼生长极快,成了当地乃至全国出名的宝地之一。

顺便一提,巫江镇从十二年前就被划为一座独立的城市,直属帝国管辖,因此,对于某些帮派来说,就成了分羹的借口。

按照牧国对帮派建立的条令规章,一个小镇最多可建立两个小型宗派,而城市则可以扩张到十个以内。

从前乌江镇最出名的便是“东家”和“西家”,两家便是两个宗派,却没有以江湖人的方式来命名,而是以水性来一判高下。

每年两家会进行一番对比,靠捕鱼斤数和捕鱼大小来决定当年分配总利润的比例,对比当日可称得上是当地的一场盛会,好不热闹。

无论东家获胜,还是西家获胜,对镇民都没有什么损失,反正他们打鱼都是卖给两家,而一家一旦饱和了,只能卖给另外一家,所以镇民售鱼的利益是一样的。

而且东西两家都是当地势力,招收门人都是从当地选拔,终归到底还是自家镇民,一个镇子上的邻居,谁会计较那么多呢,抬头不见低头见不是么?况且当地民风淳朴,还真有点是金钱如粪土的味道。

从前就是这样,巫江小镇很平凡,但很快乐。

但自从十二年前被划为独立城市以后,一切都变了!

按说,每个小镇被划为城市以后,都会收到朝堂的拨款,用于扩建小镇,起码得建成一座城市的规模吧,老镇长也当着大伙的面亲自承诺过此事,那些时候镇民狂歌欢舞,喜气连天。

但等了足足十二年,朝堂也没有拨款下来一笔银子。

这倒也罢了,扩建城市的银子没拨下来他们大不了还是向以前一样生活,反正他们从未想过捞点额外收益什么的,镇民也有赖以生计的巫江,根本不需要其他活儿干。

问题是,银子没来,土匪来了!

嗯,用朝堂的名义来说,他们不是土匪,而是宗派!

有人开宗建派,一共建了十个宗派。

有宗派就必须有弟子,他们开始从东西两家招募弟子。

最初,还有镇民愿意加入宗门学习修炼之法,心想拿来用在打鱼上,也能增加收成吧,并且还能延年益寿,何乐不为?

随着宗门抢弟子越来越严重,渐渐就形成了一个局面,招募弟子,已不再是招募,而是强征!

东西两家的门人都堪称当地的壮年精锐,被十个门派以强征的手段统统挖了过去。

东西两家自然不服,可他们除了打渔,哪还有其他本事,别说凝元境修士了,连聚灵境修士在他们眼里都属神通广大的人物了。

无奈,东西两家名存实亡,最终还是被两个较大的宗门所吞并。

两个宗门取代了东西两家的位置,从最初一年的鱼价降低了足足三成,镇民碍于修士的强大,敢怒不敢言,默默忍受。

哪料,两家变本加利,第二年足足压低至只剩三成!

这岂非要了当地镇民的老命?

你猜两家怎么说,两家宗主居然在某次盛会上公开放下话来,称镇民反正饿不死,何必为了区区一点银钱惹火上身呢?

当然,他这么说的初衷是想安抚镇民。

站在修士对普通人的角度上来讲,这么说的确没错,强者为尊本就是这个世界的现状,强者愿意买,哪怕出再低的价钱,都已是额外开恩了,因为他们本可以抢的,却还是选择了买。

是的,这就是远道而来的宗门的处事风格。

这种风格没有错,大陆上大多地方都是这样的现状。

但他们忽略了巫江镇的本质,在他们来之前,这里几乎可以说是世外桃源,渔民靠着喜欢的生活,无忧无虑,并且能够拥有不菲收入的生活着,哪怕生命比修士短暂一些,但他们至少快乐,不是么?

他们来了以后,巫江镇就变成了这幅模样!

十二年,整整十二年的压迫啊!

尤其是在某位宗主说出这样一番话后,镇民们彻底愤怒了!

为他们着想么?

呵呵呵呵……想他们娘的大臭X!

镇民不干了,琢磨着就算拼死也要保护家园不被贪恶者污染。

于是,巫江镇就上演了一出反抗压迫的战争。

说来凄凉,这场战争还没打响就已结束。

带头的老镇长死了,死在他唯一的儿子手下,他儿子洪涛隔着三十米开外,一掌将普通人的老爹当场击毙!

老镇长临死的眼神每个人都不会忘记,那种眼神充满不可置信,充满愤怒,充满失望,充满了复杂,很复杂的情绪交织在一起,最终无法瞑目,无论人怎么抹他的眼睛,都无法瞑目,就连水葬的时候,老镇长都带着复杂到极端可怖的眼神被送进了巫江里。

洪涛当场就说了,他这么做只是为所有镇民着想。

镇民也终于见识到了修炼的玄妙,隔着三十米外杀人,这种事情对他们来说太过遥远了,只有一些去过大城市的老人,才会带回来的只言片语的传说啊。

传说再现,他们当然……还是很愤怒!

难道天下的修士都是这般铁石心肠的吗?

以前温顺听话的洪涛哪里去了?

他们始终都无法相信,洪涛真的杀了他爹!

那可是他唯一的,至亲的人呐!!!

如果说修炼会让一个变得猪狗不如,那他们宁愿做人,也不修个狗篮子的炼!

可是,他们毕竟是普通人,无法反抗越来越强大的修士,他们无法再与修士对抗,因为那些修士,都是他们的亲人啊,别说打不过,就算能打得过,他们又怎会对自己的亲人下手呢?

洪涛可以,但他们玩玩做不到,宁可自杀也不愿意去做这种事情,因为他们不是修士,他们只是普普通通的淳朴镇民,把亲情看的比什么都重要。

而他们的亲人,却成了修士,他们已被修炼的魔力所迷惑,听信长生不死的传言,追求谎言者描绘出的强大力量,已六亲不认,已不再是人!

是禽兽!!!!

那一双双的眼神,不是禽兽是什么?

而再禽兽,那也终究是他们的亲人啊。

这一场战争,已然结束,他们连鱼叉都没有抓热,就已经失败,败得一塌糊涂,连祖上的尊严都败了。

子不教,父之过!他们难道就没有责任吗?

是的,这个荒唐的念头一时间充斥着这帮镇民的脑海,他们淳朴的认为亲人变坏,首先要背负责任的应该是他们自己。

错在自己身上,在亲人身上,怎还能去反抗?

两大宗门终于在第三年的这场战争中大获全胜,彻彻底底将镇民变成了奴隶,他们依旧会给钱买鱼,只不过这些钱就像是喂鸡的食,让他们更加有动力干活儿的微薄投入罢了。

第四年,两大宗门不再独大,其他八个宗门看到他们尝到甜头,当然想要分一杯羹,论实力么,其他宗门不见得比他们弱,只是被最先两个有远见而又够狠的两宗抓住机会罢了。

就像创业者成功了,必然有人跟风。

对镇民来说,这又是一场灾难!

强征弟子的手段开始用在了他们身上。

不管老的小的,不管男的女的,只要是人,只要还能下水打渔,就都被他们强行征进各自的宗门里,然后传授一些修炼技巧,而这些修炼技巧大多也是为了捕鱼产量而专门定制的,照此修炼,顶多能突破到聚灵境。

但不可否认的是,修炼过后的镇民打渔效率更加高了,连催生药剂都无法满足他们的产量,再加上又是十家抢夺资源,变成奴隶的镇民们每日工作量可想而知。

就在第十年,巫江镇已不再负盛名,巫江鱼的销量也远不如从前了,仿佛有钱人们不再追求巫江鱼的口感享受和营养价值了。

当然,这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在十个宗门的压榨下,镇民没日没夜捕鱼,市场供求量已大大超出饱和状态。

谁都知道吃鱼要吃新鲜的,而巫江鱼大部分则成了死鱼,口感和营养价值已不再是贵族们所追求的优越了,变成了垃圾菜品。

众所周知,贵族风都是一阵阵刮的,今年流行这,明年流行那,哪怕连巫江鱼这种独一无二的事物,最终也因质量缺陷失宠。

各大酒楼的巫江鱼不再畅销,巫江镇的经济严重跟之不上。

而恰巧,这年巫江镇来了个炼药师。

炼药师,绝非这些四五流,或者更准确的说,这帮人就是土匪,土匪休想请大陆稀少的炼药师为他们做事情,土匪根本不配和炼药师说话!

这名炼药师正是刘庸。

两年前,刘庸替牧景萱安排新的宗门,恰好经过这里,看到此地的混乱和与世隔绝,当场就决定将牧景萱留在这里。

以牧景萱的本事,几乎可以说是当地最顶尖的存在了。

是的,最厉害的几个宗主,也才他妈聚灵巅峰境而已!

而牧景萱,已是聚灵八重境的存在,加上前一年时间在两个三流宗派修炼过,功法和武技配合起来,完全不弱于任何一人。

但表面上绝对看不出来牧景萱是个高手。

牧景萱已不再是当初那个活波可爱的小姑娘了,她整个蜕变成一个淡漠、冷酷的大女孩,她的心,仿佛已经死透了,仿佛世间任何的事物,都无法再勾起她的兴趣。

她很听刘庸的话,那是一种近乎麻木的听从,不问对错,不问将来,刘庸说的,她就遵从。

照牧景萱的状态,相信没有人愿意去招惹她。

但是,她看起来那么无害,那么冰冷,却又那么的美丽,岂能让男人安分得下来?

刘庸为了安顿好牧景萱,主动帮忙解决了巫江镇的困境,花三日时间研制出一种新的饲料,不仅炼制方便,渔民一点就通,很快就能自行炼制了,而且令巫江里的鱼又肥又美味,生长速度几乎是以往的三倍,完全解决了巫江镇抢鱼而造成的贩卖死鱼的状况。

十个势力吃了一亏,还好刘庸如天神般降临,拯救了他们的发财之路,而他们也完全不需要再抢夺巫江的鱼了,因为一旦他们想捕捞,江中自然会有鱼,达到了真正的取之不尽。

后来他们发现,鱼儿不仅比以前更加美味,还更加大!

谁都知道大鱼是很好卖的,对于一些贵族来讲,一条美味的鱼,一条大的鱼就那么一整条上到桌上,同样是一种炫耀的手段。尽管很多人不理解这究竟有何好炫耀的,但贵族们不缺钱,并且很愿意花钱买这种不存在的虚荣。

十个宗门不抢了,鱼儿更大了,巫江鱼名声再震,销量比以前更加好了,价格也更加的贵了,利润自然比以前更丰硕,堪称巨大!

当然,这些事情都与镇民无关,镇民贩鱼的价格只提高了两文钱!这还是在刘庸开口以后,他们才愿意涨的价格。

刘庸不仅让他们给镇民涨了鱼价,还制定出一套每年的盛典,由于大部分人都用剑,刘庸也入乡随俗,为调动广大修士的积极性,将盛典称之为“轮剑盛典”。

而论剑盛典则被镇民们称之为“抢鱼大会”,当然,这个称呼埋在镇民心底很深很深的地方,镇民绝不敢说出来,因为再万恶的修士,对心中的修炼梦,包括兵器,都包含着一种近乎对神灵的虔诚,否则修士们也不会为了修炼达到六亲不认、走火入魔的状态了。

刘庸这么做倒不是替其他人考虑,甚至都没有替镇民们考虑,刘庸就是这样一个人,与他无关的事情,他一向懒得多管闲事,也并非人们口中传颂的侠义之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