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帕子,卖帕子,一只好看的帕子只要三文钱,绣着花样的,绝对不吃亏,带出去倍有面!”路边的一个大娘喊道。
姜映和宁休从这些人中走了过去。
宁休找了镇口一堵墙,花了一文钱向附近开面摊的要了一点糊糊,把告示张贴了过去。
姜映在一旁等着他,有人注意到了他们:“这不是如意酒楼的掌柜嘛,我还去过他们酒楼的,隔壁那个是男的是店里打杂的小二,他们怎么会在这里。”
路人这么一说,不少人纷纷转头朝他们看去,还真是他们。
一群人顿时涌了过去,姜映觉得,现在是一个宣传的好时机,于是就给了宁休一个眼色,站在空地,清了清嗓子大声说道:“各位父老乡亲,兄弟姐妹,如意酒楼正式招手学徒了!”
“诶。”不少人挤了过来,识字的认识宁休贴的纸上的字:“招收学徒,一人五两银子学费!”
“啊,这也太贵了吧,我一年才挣五两银子,这上面学费就五两了,我一年不吃不喝倒是能攒下来,不过嘛,这也太黑心了吧。”
“确实有点贵,现在学门手艺,找个师父收了一二两银子意思一下就行了,我看别的酒楼只要请师父喝顿酒,送二两牛肉就能跟在他身边干活了。”
“如意酒楼做的吃食那么好吃,怎么干出这种自砸招牌的事情啊,他们酒楼里每日人都是满的,近日又可以预定送单了,还找了个跑腿,每日光跑腿就有不少人,照理说他们应该不缺这点银子啊,怎么光是拜师学费就要五两。”
一时之间,众人七嘴八舌说成一团,不时用目光打量姜映与宁休。
一方面觉得没有必要,现在如意酒楼可以说是镇上第一酒楼,虽然酒楼占的地不时特别大,可这地位在镇上已经很明显了,县令一家都对她家的饭菜赞不绝口,经常搞出新鲜的吃食点心,怎么会缺这五两银子呢。
另一方面想着,镇西那间仁义大私塾一年也没这么贵,三两银子外加两斤猪肉就能进去了,这还是镇上最不错的启蒙私塾,环境也好,这个银子给孩子去私塾明显更划算。
自古以来,读书人地位高,而厨子在怎么样都是不如读书人的,除非能做到那种御厨,皇帝老二都要吃你的饭,不然除了为生计,谁愿意一整日和油烟打交道。
五两银子太贵了!
何况姜掌柜太年轻了,大部分人都难免会比较年龄,总是会觉得年纪大些的人阅历足,会的技艺也更厉害,所以,同样是五两银子,换个年纪大,花白胡子的老头,在小镇上有点名气,可能流言蜚语都不会这么多。
这也是大多数人的通病。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镇口上不少人都被吸引来了,少说也有上百个,里一圈外一圈的围着,大家相互讨论,除了个别出生不错,不缺银子的花的人觉得五两银子不贵,剩余人都是持反对态度,就连卖东西的摊贩也来凑这个热闹。
宁休朝姜映看去,姜映脸色很正常,这样的反应在她的意料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