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章众口指责(1 / 2)

老院的人万万没想到,在他们以为这件事的谋划非常圆满时,邻里乡亲却对这件事表达了尽情的嘲讽。

偏偏这时候的他们还不能做出反驳,不然老院的名声将会更加不堪。村里人会将这件事,说成是老院人在借机欺负孤儿寡母。并借用这件事大肆发挥。以后他们家的孩子,就更难在村里立足了。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明明他们才是站在真理的一方。

自古以来,能进一趟大牢,还能继续好好生活的女子少之又少。他们家的孩子不过只是普通的小女子,经历了这样的羞辱之后,没有精神崩溃到无奈自尽,已经算是天大的奇迹了。他们老院人,一是为了保存老李家的名声,再是为了保护李娇娘的性命,也是为了心中那些不为人知的想法,从而想要将她送上尼姑庵静修。

怎么反过来会被人横加指责呢?

他们想不通的事情,李娇娘对于这样的结果却早已了然于胸。

世人都是本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来面对一切事件的。

这些事没有发生在那些人身上,并不是他们家的人出了事,自然可以轻松站在道德制高点,来指责老院人的无情无义。

尤其是李娇娘在刻意宣扬放大了自己身上的优点之后,众人更是不忍心看到如此能干、善良、孝顺、明大礼的孩子,走上尼姑庵的不归路。

面对那些帮自己说话的乡里乡亲,李娇娘垂眸抽泣着屈膝施礼,声音柔软婉转:“娇娘何德何能,承蒙各位叔伯婶子关心,真是倍感羞愧。爷爷说的没错,我要是继续留在村里,很可能会连累家人的名声因此毁坏。各位叔伯婶子还是不要再为我指责爷爷了,事情演变成现在这样,真不是我想看到的。”

李娇娘越是这么说,院门外的乡亲就越是激动,纷纷表示:“娇娘子说的哪里话。我们可是听说了,就连孙县令都为了照顾娇娘子的闺名,才刻意免去了很多规矩。我们娇娘子既没有光脚过堂,又没有去衣受杖,更没有罪名连累,还有周捕头亲自送回来的天大面子。既然府衙都能做到这些,我们为什么不能对自己的家人宽容一点。难不成,咱们对待自己孩子时,还不如外人宽容吗?”

“老李家的,你们该不会是想要谋划什么,故意针对娇娘子吧?”

人群中,不知道是谁酸溜溜的喊了一嗓子。

一句话顿时将老院的人说的炸毛了,刘氏连忙反驳说:“胡说八道,这是没有的事。我们之所以这么做,也是为了娇娘好。那么多进了大牢的女子都选择用自尽来了结年轻的生命。我们家的娇娘年纪还小,我们不忍心她遭受流言蜚语的指责,才想到要将她送上尼姑庵静修,这也是一种变相的保护。”

可是众人的眼睛岂是那么容易糊弄的,眼前的李娇娘虽然面容凄婉,可身上的服侍、面容和发型,明显是精心收拾过的。而且听敏小娘子刚才说,他们今天还准备回姥爷家拜年。这样的状态,哪里像是想不开要自杀的模样。

老院人越是这么说,越是让众人以为他们在欲盖弥彰。

当即就有人竖着手指头,算起了老院这些日子对李娇娘母女四人所做的一切:“自从大郎没了后,你们隔三差五就去找大郎媳妇王氏的麻烦,不仅强行收了他们家的耕地和粮食,吵闹声就算隔着院墙我们也能听见。还有啊,之前王氏根本没有咽气,你却急的带人想要赶紧埋人。当时我们就觉得蹊跷,人死了之后多少也要放置三五天的。可你们不仅没有按照规矩来,连丧事也直接省了,就带着人来埋人,还敢说你们没有存着坏心眼。”

“之后见王氏的身子日见好转,你们又开始把心思都打到了娇娘子身上。作为亲奶奶,竟然给年纪轻轻的娇娘子许配了鳏夫填房,甚至连彩礼都提前收走了,准备强行将人带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