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雨把自己想法说了出来,她想看看张夫人的看法。
张夫人手握着茶杯,盖子在茶杯上头来回了几遍,“这确实是个好法子,能保证咱们大豆的品质,还能免去一些往后竞争对手可能会带来的麻烦。”
张夫人这类型的手段看多了,从营业额上搞不了,别人就会从供货商搞你。如今能先人一步掌握这个供货的主动权,必然是好的。
谷雨内心窃喜,能与这样的人一起合作,是多么幸运。想你所想,不用多做解释就能意会对方的意思,“咱们的想法不谋而合啊!”
“二东家,对于这个好山好水的地方是不是也已经有想法了?”张夫人知道谷雨能提出这个想法,必然已经做好了所有的准备了。
“对,我内心确实已经有一个选址了。我从小就生活在凤阳县城的一个小乡村,名叫杏花村的地方,那地方依山傍水,从水土来说,最适合种植咱们的大豆。
而且那里民风简朴,把它做成咱们豆腐坊的独家供货商,我觉得也好谈。”
谷雨知道那附近有好几个村子都适合种他们的大豆,但是做生不如做熟,能把杏花村带动起来,也是对家乡人的一份支持。
张夫人放下茶杯,有些诧异,“为何不让你的那三十亩农地来种?在我看来这是最好不过的,你还能完全掌握。”
难道这丫头是顾及自己的声誉,怕别人说她中饱私囊?
谷雨一愣,没想到张夫人还替她想得如此周全,不过她从未想过用自己的农地来种这个大豆。
“我那农地已经有安排了,而且即便没有安排,我也只会考虑杏花村。那里的农户多,地也就更多了,往后要加大采购量也是随时随地的事情。
对于咱们来说,收放自如是最好的。需求量少的时候,他们还能种点别的营生,需求量大起来了又能多种些咱们的大豆。”
谷雨觉得这样才是最好的选择,不用太多地去考虑村民的生计问题,又能带动村民的营生,还能保证他们大豆的质量和价钱。
“好,就按照你这个来吧。”张夫人觉得自己在这一点的考虑上还比谷雨浅了一层,这丫头不止点子多,还考虑周全。
“成,那我过两日便回一趟杏花村,马上就要深秋了,咱们先把村民手上的大豆给采买回来,再下一个来年的订单。
这样就能保证冬天的供货,还有来年的的供货了。”
张夫人点头,“这么多大豆,陆路怕是不好运,走水路可能会稳妥和快一些。”
“张夫人有认识水路的船只吗?”谷雨对于这个确实是不懂啊,她也想着陆路可能要分好多躺慢慢地运回来。
“扬州城的洪家是专门做水运的,按照咱们现在的订单量,确实是可以考虑跟他们谈一下长久的合作。
但是最近洪家换了接班人,我之前谈的价钱已经不作数了,而新的接班人我多次下了拜帖,都还没能排上。”
张夫人若有所思,洪家是整个水运的主导者,换了接班人自然上门拜访的人就多了,难约是真的难约。
“那既然还没谈,那不如我直接去谈吧。”谷雨想着既然张夫人还没有谈,那她直接谈还更好一些。
“也好,就是这洪家接班人难约,你得给点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