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岁时,顾子然做了一件震惊全家的大事——他留书一封,离家出走了!
发现他离开的是值扫庭院的小丫鬟,她像往常一样早起,却发现院子里空空****的,一个人也没有。
原以为是她起的早了些,可太阳都升起来了,屋子里却始终无人出入。好奇的小丫鬟便推门一看,发现床铺被叠的整整齐齐,桌上只留了一封信,上面用龙飞凤舞的笔体书写着四个大字——“爹娘亲启”。
虽然小丫鬟不识字,不过想也知道此事关系重大,便立刻上报给了管家顾文。
顾远卿这个时辰已经去上早朝了,顾文便将此事汇报给了裴秀容。
裴秀容才刚用过早膳,听说顾子然不见了,心里也是一惊,连忙将信拆开,飞快的读了一遍。
顾子然的确是离了家,不过不是莽撞的离家出走,而是经过一番深思熟虑才下定的决心——如今他们这一房几乎是一枝独秀,父亲是太子太傅,当朝大员,连太子都要尊称一声“老师”的存在;大哥果决利落,虽然还只是户部的一个小官,不过再熬上几年资历,还能继续往上升;二哥自幼习武,自前两年被调到京城任三等侍卫后,短短两年又升了一阶。
人人提起顾太傅,都不由得赞一句“虎父无犬子”,一门三杰,俱是了不起的人物。
唯有提及太傅与现任太傅夫人所出的唯一嫡子顾子然时,众人皆是无奈摇头,连声叹道,“玩物丧志,玩物丧志啊!”
原来这位顾三公子小小年纪,整日里游手好闲。除了承蒙皇恩当了太子伴读,每日下了学却不是在茶馆里听说书,就是去酒楼里听戏,甚至还活学活用,在太傅夫人的生辰宴上表演了一出京城里大热的曲目来博母亲一笑。
虽然一番孝心值得称赞,可大好男儿却将时光白白浪费在此等不入流的玩意上,实在叫人恨铁不成钢。
无论外人如何指指点点,顾子然依旧故我。
他离家的前一天,乃是顾远卿的生辰,顾家几个孩子齐齐到场。顾子言与孟为霜已育有二子,顾子白与其妻也生有一女,就连嫁人尚未满一年的顾明璟,听说也已有了一月的孕事,不过还未满三月,并没有张扬。
席上众人言笑晏晏,你一言我一语说的好不热闹,顾子然也跟着哈哈大笑,他惯常是不拘束自己的,虽然还未入仕,却颇有一番魏晋名士的气度。偏偏一张口,得罪人的话不要钱似的往外蹦,也就是顾家几个知晓他的本性,不与他计较。
裴秀容双手颤抖的捧着顾子然的亲笔书信,良久才叹了一声,“也罢,由他去吧。”
知子莫若母,对于顾子然既无心仕途,又不愿从武的想法,裴秀容其实是隐隐觉察的,只是他向来懂事,裴秀容虽然不愿看到他这般蹉跎光阴,可又盼着一双儿女能够常伴左右,也就由他去了。
如今顾子然既然做了决定,为人父母的,也只能全力支持了。
“侯爷那边先莫要声张,若有人问起只说福来外出求学,走得匆忙便没来得及通知。另外,老爷那边你去派人守着,一旦他下了朝,立刻将此事说给他听。”
“是。”
儿行千里母担忧,吩咐下去后,裴秀容仍是不放心,又去顾子然房里转了一圈,发现他把一小包金叶子都带走了,另外平日里最合他心意的两个护卫也追随于他,裴秀容稍稍松了一口气——总算没有傻到孤身上路、身无长物,单就他大少爷的脾性,若是真的一点准备都没有,出了京城还不知道要吃多少苦头呢。
裴秀容把自己一个人关在房间里静静坐了一个时辰,等到门外有人来报,说是老爷回来了,她才终于忍不住打开门,哭着扑进顾远卿怀里,“是我没有照顾好他。”
若不是她出于私心,总想着顾家如今的权势太盛,子然若是也入仕途未免太过惹眼,便有意无意的纵着他胡闹,可她忘了,以子然的聪慧,又怎会看不出她的心思?若是她早些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子然是不是就不会走上这一步?
裴秀容越想越乱,顾子然一走,似乎将她全部的精气神也一并带走了。虽然有顾远卿在一旁陪着,另有几个儿女时不时陪她出去走走,裴秀容仍旧消沉了很久才从顾子然离家的阴影里走出来。
而这时的顾子然又在做什么呢?
离家出去走走,是顾子然想了很久才做出的决定。他知晓他的离开定会让母亲伤心,他怕若是见到母亲的泪眼会心软,便趁天还未亮带着人打扮成小厮模样出了门。待到出了府,又去成衣店挑了几件寻常男子穿的成衣,吩咐护卫去置办了一些干粮,还拿出一片金叶子换成碎银子,万事俱备后,主仆三人就坐上了南下的船。
察觉到母亲对于他入仕有意无意的排斥,顾子然也曾经失落过,不过很快就释然了。入朝为官想来少不了谋求算计,父亲那般伟岸之人依然少不了烦心事,论老谋深算的功力,他远不及父亲,还是莫要自寻烦恼了。至于武之一道,如二哥一般兢兢业业、按部就班,那样的生活又太过乏味,他思来想去,终于找到了一条适合自己的路——他要从商!
顾子然打算的从商与通常意义上的从商又有所不同。母亲的想法他是明白的,但人不能因噎废食,总不能担心帝王忌惮从此就真的令自己泯然于众人了吧,他不想,也不愿。与其做那砧板上的鱼肉任人宰割,他更愿意化身为一柄利刃——一把皇家的快刀!
出发前他曾经借着在宫中进学的机会去求见过清和帝,同他说明了自己的来意。
如今大盛虽然能自给自足,但是边关的动**始终未曾停止,总有外敌来犯,清和帝虽然有心将其一举歼灭,可发动战争要耗费极大的财力物力,以大盛的国力根本承受不起。而顾子然正是看出这一点,便向清和帝主动请命,他愿意作为大盛的使臣出海航行,与海外的其他国家互通有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