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七章 归家(1 / 2)

继室难为 三水 1650 字 2个月前

见顾子言没有反应,顾子白又学着书院同窗的腔调,故意拉长了音,“子~言~兄~”

忍无可忍的顾子言终于睁开了眼睛,一巴掌拍了过去,“还想不想睡觉了!”

“嘿嘿,”顾子白皮糙肉厚,一点没觉得疼,“哥,我就知道你还没睡,还想骗我,被我发现了吧?”

“有话快说。”

“哥,”顾子白在**滚来滚去,刚要往顾子言身上凑,被他一把按住,“今儿个母亲抱我了。”

“我看见了。”

“哥,母亲的怀抱好温暖啊,香香的,要是娘还在,是不是也是这个样子?要是……母亲是咱们的亲娘就好了。”

顾子白压低了声音道,却不知身旁的顾子言也陷入了沉思。

顾子白从来没有见过小孟氏,对母亲便有着莫名的期盼,可顾子言不同,小孟氏去世时他已经有记忆了——虽然,不是什么好的记忆。

印象中小孟氏总是喜欢哭哭啼啼的,心情好些了就把他叫到跟前,多是嘱咐一些让他好好读书,将来“出人头地给娘争点气”之类的话。

所以每每顾明玉说起小孟氏对他们的好,说起小孟氏为了他们所做的付出时,顾子言总是不能理解。他对于母亲的印象就是无休止的哭泣和抱怨,或者是将她的想法一股脑的加注给自己,至于母亲的真心亲近和爱护,他从来没有体会过。

“哥?”顾子白还在喋喋不休着,“你是不是也不知道被娘抱是什么感觉?下次我帮你和娘说,到时你可莫要不好意思。”

“闭嘴,睡觉吧。”

“……”顾子白被他抓着不能乱动,没一会儿就进入了梦乡,反倒是顾子言,辗转反侧了大半夜才睡下。

第二日拉着顾子白在甲板上吹了一个时辰的冷风,回来后顾子白再也不敢胡乱闹他了,当然,这是后话。

从福州到京城,走水路最快也要一个多月。这一月来,一家人成功见证了沿途两岸枝叶发新芽、重焕活力,见证了“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盎然春意,也终于换下了身上的厚夹袄,再不用像刚上船那样几个人挤在一起取暖。

越是临近京城,众人的情绪也越发高涨——在船上待了一个多月,可算是要上岸了。

想想这一个多月在船上的日子,虽然没吃什么苦,可实在是太闷了,整日待在船上这也去不了,那也去不了的,实在无趣极了。

船在码头停泊,侯府派来接应他们的人早已到了——还是管家岑叔。

当初送他们外任就是岑叔,现在接他们回府还是岑叔。三年的时间已过,岑叔虽然还是那副温和可亲的模样,可是脸上增添的皱纹还有更加佝偻的脊柱,都在昭示着一件事,那就是——岑叔老了。

岑叔从十几岁时就跟在顾伯易身边做事,到了这个年纪其实很多事不必他亲力亲为,不过他是看着顾远卿长大的,府里除了顾伯易,当属岑叔最心疼他了。

老远见到岑叔顶着寒风在岸上候着,船一靠岸顾远卿就跳了下去,走过去一把扶住岑叔要弯下来的腰,“您怎么不找个避风的地方等着?”

望着岑叔越发瘦削的脸庞,顾远卿皱了皱眉,“先前请人给你捎过去的药膳方子可按时吃了?”

岑叔笑呵呵的点着头,“吃了吃了,大少爷好不容易寻来的,奴才怎么能浪费了大少爷的一番心意呢?”说着,岑叔伸出三根骨节分明的手指,“奴才连着吃了三年呢,天天都吃,不信您闻闻,这身上走到哪儿都是一股药膳味。”

见他说的这样肯定,顾远卿方才稍稍安心,只是眉头依旧皱着,这一次却是冲着岑叔身边侍候的人,“你们是怎么做事的?怎么让岑叔也跟着吹冷风?”

一旁的小厮齐齐低着头。

岑叔摆摆手,“不关他们的事,大少爷外任三年,奴才想第一眼就能瞧见您。三年不见,大少爷您瘦了,也黑了。”

顾远卿微微一笑,“是瘦了,不过也更结实了。黑是在外风吹日晒的,照的阳光多了些。外面风大,我扶您进去吧,咱们慢慢聊。”

“好,好。”岑叔在他的搀扶下进了马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