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5 伶人失踪案(一)(1 / 2)

蒲杜缮僵着一张脸,冲蒲小凤高声责问。

恰巧徐怀策沐浴归来,刚要迈过一道拱门,忽听父女二人吵嘴,便避到拱门后,再听几耳朵。

“爹,若真是那样,咱们就好人做到底,接他回家养伤,又不是不行。”蒲小凤回道。

蒲杜缮一手撑着走廊里的圆柱子,一手叉着腰道:“小凤,你这样的年纪正是要嫁人的时候,你冒冒然然带他回去,村子里的人会怎么想?她们定说你跟他有首尾,你这辈子的名声就毁了!”

“救个人而已,她们要说三道四的,嘴长在她们身上,我也管不着,但我问心无愧!”

“现在咱们是他的救命恩人,再把他带回家,让他拿什么来还这份恩情?”蒲杜缮语调软了下来,低声提醒她:“小凤,我晓得你是一眼瞧上他了,就跟戏本子里写得一见钟情差不多。但是,他那样的相貌,穿得又那么好,一时落难而已,就跟虎落平阳一样,很快便会重整旗鼓的。你拴不住他,还是不要痴心妄想了。”

“爹,你把我贬得一文不值,这对你有什么好处?”蒲小凤强忍着泪花质问。

自打亲生儿子和妻子相继去世后,蒲杜缮又当爹又当娘把小凤拉扯大,养成了一张刀子嘴,便继续道:“我瞧着他像早已成家的样子,趁着你们还只是一面之缘,别管了。再说了,翠微寺这么大,僧人近百个,香火不断,哪怕天天吃素半个月也不重样,不会亏待他的。”

“爹,你……”

好话坏话都被亲爹讲了个遍,她要强留下来便是不知廉耻,气得狠狠踢了装着砚石的背篓。

“哎哟!”蒲小凤疼得抱起右脚,用左脚单跳了几下。

蒲杜缮无奈地摇摇头,“小凤,爹说你几句,你不爱听还顶嘴也就算了,还拿砚石撒气。那么大块的砚石,踢不动也伤脚,你是不是傻呢?”

蒲小凤咬牙没作声。

徐怀策把父女俩的话听得一清二楚,原本他就不是处处留情的性格,再加上心里只有白语晖一人,更不想耽误这位救他的好姑娘。

等了一小会儿,他才负手走出拱门,故意踢了两个石子发出响声。

“公子,你可回来了,老汉我有几句话要跟你说。”蒲杜缮提道。

徐怀策恭敬地回道:“恩公,您有话只管吩咐。”

“公子,老汉只是把你背到了翠微寺来,真正给你看病解毒的是方丈,老汉哪敢以恩公自居?不过是想问你愿不愿在翠微寺养病而已。”

徐怀策闻言颔首。

蒲杜缮这才露出一个放心的笑脸,“公子,那你好好在寺里养伤,有什么需要的东西,只管告诉我,我上山给你捎来。”

“寺里一切都是现成的,不必麻烦恩公了。”

蒲小凤听见他愿意呆在寺里养伤,便没好意思提出带他去山下的家里养伤,一味催促亲爹赶早下山。

夕阳的余晖撒满黄山,梵钟撞响悠韵绵长,远处的山苍翠浓绿,徐怀策俯瞰着黄山脚下的村落飘起缕缕炊烟,不禁眼眶湿润了。

这时,清一色穿着蓝布衣裳的三位男人走来,一齐做了个揖。

“公子,寺里正在做晚课,我们这些外人不好打搅。看您面善,想找您打听件事。”

徐怀策不知这些人的身份,为谨慎起见并不开口,只略微点了点头。

“您在翠微寺,可曾看见摒尘禅师身边有个俏丽的姑娘?”

徐怀策刚来翠微寺不到几个时辰,认识的姑娘有且仅有蒲小凤一人,她是跟亲爹上山采砚石的,一听就不是摒尘禅师带来的姑娘。再想寺庙里的禅师颇有地位,岂会随意带民间姑娘上山?其中必有隐情!

“你们家的姑娘,为何跟随禅师来翠微寺?”他开口发问。

一行人一路往翠微寺走,边将所寻姑娘的生平交代了。姑娘本名为林君眉,乃是永和班班主的亲生女儿,亲娘也是当地鼎鼎有名的旦角,自小跟随爹娘学唱徽剧,便按规矩改叫花姝颐。她把弋阳腔唱得出神入化,百姓们都以能请她登台唱戏为荣。在她精通唱念做打后,又自学了昆腔,大受文人追捧,甚至有些秀才亲自写戏本子给她演,乃是永和班的摇钱树。

“姝颐姑娘四天前在县尊大人府里唱戏,遇着摒尘禅师,抽了一支下下签,吓得班主夫妻面如土色,忙问如何才能化解。摒尘禅师说姝颐姑娘须得捐些香火钱,还得去名寺吃斋茹素,早晚诵经。班主和姝颐姑娘无有不依的,当即给了一百两银子香火钱,并让姑娘跟着禅师去翠微寺修行三日。今儿个已是第四天,班主还在县尊大人府上安排晚上唱戏的事,派小的们来接姑娘回去。”

原来是这么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