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7 务农(2 / 2)

傅园第一春 碎红豆 1129 字 2个月前

.

到了晚间,大家围坐在一起,吃着棒子面的窝窝头、腌萝卜条,喝着小米粥。

面对粗茶淡饭、土屋绳床,乔恨秋百感交集。

有没有那么一点点可能,包括她在内的许多人,就是需要被改造的。

因为灵魂是污浊的、不积极的、没有人人平等的、不符合社会发展的、只能被历史进程淘汰的。

否则她实在不明白,怎会将自己的生活搞成这样。

从前正常的生活,如今都成了享受,不该再拥有。

经历了失败的婚姻,唯一安慰的是儿子,一如既往地孝顺贴心。

村民们倒是没娇小姐那么多伤春悲秋,劳累了一天,能吃上这些就觉很不错。

酒足饭饱之余,不忘调侃这对儿鸳鸯:

“女娃子是打哪儿来啊,大爷怎么没见过你?”

乔恨秋实在不习惯于这样称呼,因为从前在傅家,是偶尔用来介绍傅安洲的。

“这是我家大爷……”只现在也如过眼云烟般,一去不复返了。

陶溪川见她在愣神,演戏嘛,必须得有始有终,便帮助她抢答了:

“您听我们俩的口音像哪儿的?”

老汉掐指一算,学着他这神神叨叨的样儿,半闭着眼睛道:

“皇城根的!”

“没错!”陶溪川说起瞎话,张口就来:

“我是四九城的,但她不是。她是被我从北疆拐来的。”

“因为跟了我的时间太久,所以口音被同化了。”

淳朴憨厚的乡下人,知道城里人鬼精,只半信半疑地继续说笑:

“北疆……那可挺远!”

“真不容啊,姑娘家就这么死心塌地跟着你,你可不能辜负人家啊。”

又看向乔恨秋,语气里便有了体恤:“来这里还习惯吧?”

乡亲们的善良,让乔恨秋不忍心用无数个谎去圆,只得硬着头皮道:

“一切都好呢。我很喜欢四九城的饮食起居,不过还是觉得这里的风土人情,比京城好。”

没有人讨厌外来者夸赞自己家乡的,几个老汉也不例外,纷纷道:

“那是,城里人都坏,不像我们,没什么心眼。”

拉了家常,又开始套近乎:“以后他要是欺负你,你就跟我们说啊,叔们给你做主。”

其实乔恨秋有点不好意思,儿子都那么大了,哪里还是姑娘。

只红着脸点了点头,怕解释得越多,露馅得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