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人是后宫里品阶最低的,连自己独立的院子都不会有,地位甚至连德妃皇后的贴身婢女都赶不上。
原本陛下临幸了什么人,要封什么位分只需要跟皇后商议一下就可以,除了晋封贵妃这样的要位,才会拿到朝堂上来讨论,今日赵震珩只为了封一个良人,却这么严肃的说这件事,怎么都让人觉得很怪异。
议政殿一时陷入沉默,谁也没有开口说话。
赵震珩既然不惜把这件事拿到朝堂上来说,必然是看重那个女子的,既然看重,自然不会这么小气只封一个良人,只怕是帝后就册封一事产生了分歧。
可是良人的位分已经是最低的了,赵震珩也算是做了很大的退让,皇后若是点头答应,赵震珩也不需要当着百官的面说这件事,唯一的解释是,就连册封一个小小的良人,皇后也不答应。
要知道,皇后坐守后宫二十多年,对后宫的册封向来都是大气的,从来没传出阻挠赵震珩宠爱某个妃嫔的事,怎么今日偏偏卡着这个女子不放?
百官都不是傻子,仔细一推敲便能发现其中藏着很大的猫腻。
过了一会儿,还是御史大夫孙鉴率先出列:“微臣斗胆请问陛下,此女是何出身?”
后宫规矩森严,除了身家清白的官家子女可通过选秀进宫得到恩宠,还有一种方法就是由宫中妃嫔举荐姐妹,得陛下赏识后再入宫。
得了册封的女子才有资格被陛下翻牌宠幸,而未免一些出身卑贱的宫婢不怀好意,狐媚惑主,建国之初便制定了非常严苛的规矩,宫娥惑乱主子的,一律乱棍打死,更不要提册封之事了。
孙鉴提出的问题也是百官关心的问题,若这女人是秀女出身还好,赵震珩喜欢,册封个良人也不是什么大事。
然而这身份恰恰是赵震珩不能说的,他沉着脸,思索了片刻道:“她怀了朕的孩子。”
“……”
满堂哗然。
这都怀上孩子了,那临幸也就不是一日两日的事了,怎么之前一直没听见风声?
怀上龙嗣是大事,不管这女人出身如何,孩子毕竟是流着皇室的血,怎么也不能慢待了去。
百官左右看看,正要附和同意,卫恒出列:“陛下,微臣以为此举不妥!”
“魏爱卿觉得如何不妥?”
赵震珩没想到卫恒会跳出来反驳,目光下意识的扫了赵琛一眼,卫恒和赵琛有同窗之谊,两人关系很好是人尽皆知的事,卫恒跳出来反对,很难不让赵震珩觉得是赵琛怂恿的。
“后宫册封,本是陛下的家事,臣等不该多插嘴,但陛下今日拿到朝堂上来说,必然是皇后娘娘不同意陛下此举,皇后娘娘身为国母,向来端庄大气,对后宫妃嫔向来都是公平公正的,如今娘娘不同意,必然有娘娘的用意,臣等断不该越矩坏了规矩。”
卫恒挑明关键,这事说到底是夫妻私事,寻常人家想纳个妾都要等正室点头答应才行,更不要提皇家了。
所以赵震珩要册封良人,关键也不在于这些朝臣有什么看法,而是看皇后有什么看法。
只要皇后点头,这不就什么事都没有了吗?
刚刚准备点头的朝臣瞬间醒悟,是了是了,这是皇后娘娘不点头,他们上赶着点头不是摆明了得罪太子殿下和司家吗?还想不想好好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