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大人是和怡大长公主的前附马,去私下晋见皇上肯定是为了大长公主之事,当初在朝上反对声音最大的就是他,谁都知道他此去是为了大长公主之事,却被皇上如此厌弃。
如此一来,还有哪个敢为了大长公主之事再去向皇上进言。
此事便定了下来。
……*……
两国议和的事本来还要谈上许久,但因为太后崩逝,所有进程加快,快刀斩乱麻,就连大长公主的事,也被皇上一锤子定了音,便也无甚可再谈了,便就着先前所谈,签下了约定。
吴国使者也没有逗留,当天晚上拿了和约书,便带着使团出了京,护送使团的将领自然是刘铁蛋,他身边的副将正是刘勇刚。
刘铁蛋此次的任务一是送吴国使者过边境,二却是迎吴国送来和亲的嫡公主的和亲队伍。
此次吴国也是下了血本,送来的是排行第三吴国皇后所生的嫡公主来和亲,以显示诚意,刘铁蛋从边镜接了和亲队伍一路保护入京便可。
马怀远因为和怡大长公主说情才复起,如今和怡大长公主的事定了,自然要过来打个照呼,安王自然便也来了,只是马怀远说了两句话表了忠心之后便走了,安王便留了下来与和怡大长公主说休已话。
樊狄阳也在场。
安王恭喜了樊狄阳,樊狄阳却有些不太高兴。
他本来以为能与吴国使团一起回吴国的。
他是吴国王子,再也不要呆在晋国这边受这种窝囊气。
和怡安慰儿子道:“虽然没能与使团一起走,但却也无妨,皇上金口玉言,定下的事是万没有反悔的,我儿放心便好。”
“但是……”
“大晋以孝治国,皇上让安置了那老东西才放我们回吴国,也在情理之中。”
“那孩儿便再忍上百日,将来回了吴国,必定不会忘记今日之耻,必叫那姓樊的贼子一家不得好死。”
和怡深表赞同的同时,又劝了儿子几句,这才将他劝住。
然后才让他下去,留了安王,自与安王在这边叙话。
“狄儿自小将那姓樊的当亲生父亲看待,不想他却如此绝情,也难怪孩子不好想,倒是叫安王看笑话了……”
和怡大长公主冲着安王自嘲了几句。
一时之间走不了,少不得还得亲近这个侄儿和马家,等她走了,樊佑鹰对她的杀夫之仇,就只能着落在这两人身上了。
是的,她虽然没有一天正式做过拓跋尚的妻子,但是心中却无时不刻将自己当成拓跋尚的妻子,樊佑鹰杀了拓跋尚,便是她的杀夫仇人,此仇必报。
安王听闻此言,自然是表示同意,“侄儿自小看着阳儿长大,自然知道他心性纯良,都怪那姓樊的多事。”
此言尤觉不够,又表决心的道:“还请姑母放心,只要侄儿能登上高位,樊家自然再无立锥之地,至于那樊佑鹰徐氏还有那樊家的野种,界时都会交给姑母亲自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