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一章 信物(1 / 2)

马家想到的事情情,安王不可能想不到。

宁心瑶想到的事情太子不可能想不到,陈家不可能想不到,既然陈家希望樊家能站在太子这一边,自然不愿意宁心瑶的母亲出事。

其他几股势力自然也会加入。

于是本来很是平静的夜晚,明里暗里五六拨人从京城往牙城那边赶去。

等三日后,大理寺的人接了村长,还有宁家的族长,以及亭长等人之后,中途半路是几次遇袭,多次意外事故,连走个山路也能塌方,差点将他们所有人都给埋了。

好不容易几人到京,已是七八日之后了,还好,路上虽然有惊但却无险,人虽然都受了些伤,但却还都是活的。

既然还能喘气,那便直接升了堂,由大理寺的徐大人,京兆尹,还有另外四位朝中重臣旁听。

因为已经是陛下亲点的太子妃,顾忌身份,宁心瑶那天并没有到堂,但徐氏与樊佑鹰都去了。

据说场面很是恢弘,不只是宁大贵出面指证宁心瑶,那李泽庭都被抬着上堂了,还有她隔壁曾经与王氏关系很好的金氏都被马家弄过来上了堂,全都是指认宁心瑶与徐氏不仁,人品极差的。

只是马安远能想到,樊佑鹰也能想到,所以这边做证的人,并不只是有棉娘,陶然,还有小王氏一家,还有于小西一家,还有村口几个相初总吃宁心瑶糖果的小娃的家人,这边做证的,全是说的宁心瑶与徐氏的好话,只说那宁家大房不是东西,并大骂李泽庭不是东西,当初订了亲,占了宁家三丫那么多的好处,中了秀才却想攀高枝退婚,不想退还东西,所以勾引人家堂姐,想了肮脏办法让人主动退亲。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那么该信谁呢。

说宁心瑶好的这边全是良民。

可是,帮着马侯作证的那边几个,都是些人案底的,那李秀才被赶出书院是被记录在案的。

那宁大贵吃喝嫖赌还偷鸡摸狗也是记录在案的。

亭长一句话就将这两人的证词怼得什么不剩。

至于马安远说的,宁家大房两口子是因为樊佑鹰上门提亲没被允许所以才被灭口,那就更是无稽之谈了。

因为樊佑鹰提亲的时候,那宁家大房已经被赶出了村子了。这点亭长等人全都可以作证。

而马安远之前信誓旦旦的证据,之前的几个证人,突然之间就都反了口,说话含糊不清,所以,案件一下子就不了了之了。

徐氏当场被证明无罪。

徐氏无罪,那么始作俑者马安远就没那么容易脱身了。

樊佑鹰直接到皇上那里去告了一状,皇上看着太后的面子,本不想重罚,但那边几个御史却是同时弹劾马安远。

几年几月,马侯田猎纵马踏坏农田,不但不赔偿,还将那过来要个公道的农人给打伤,因怕那农人告状,竟然直接设计对方偷盗,最后将对方送入牢狱,家破人亡。

又几年几月,马侯因要扩建郊外田庄,因那田庄与隐灵湖只有一片田地相隔,便觉得前面一块农田十分碍事,竟然不问是否有主,直接将那农田圈到了自家院子里。

又几年几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