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六章 管中窥豹(2 / 2)

宁心瑶要的就是这个效果,为什么选这篇岳阳楼记,也正是因为此,若无经历怎可写出那番壮言。

不等傅天齐说话,她一连又背了十篇诗。

辛弃疾的青玉案,“……慕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沙场秋点兵……”

李白的将进酒,“……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杜甫的春望,“……国破山何在,城春草木生……”

还唐伯虎的桃花庵“……别人笑我太痴颠,我笑他人看不穿……”

没有一首是写儿女情长的,要么洒脱不羁,要么狂妄之极。

一句一句,一首一首,全都是铿锵之言,金典之语。

傅天齐顿时沉浸在一片瀚海之中,从未失态的他,嘴巴微张,惊喜惊讶惊叹佩服各种表情脸上纷呈不断。

“妙,妙绝!”

“天生我才必有用……我笑他人看不穿……好!好!极好!”

“快,快拿纸笔来。”

此时的傅天齐,哪里还顾得上儿女情长,只想将这些诗文全部都记录下来,唯恐时间稍长,有记错记漏之处。

真真是天下绝好之文,绝好之文,他自以为是大才,可是与这些作文作诗之隐士相比,却是不足一提!

这茶楼本就是风雅之地,接待的都是贵客,自然笔墨纸砚齐备,这边傅天齐叫拿纸来,外边候着的人便很快让人将笔墨纸砚送了过来。

傅天齐一边写一边陷入兴奋之态。

他的字是极好的,龙飞凤舞若天外飞仙之态,又快又好,跃然纸上。

“便算姑娘不是原创,姑娘也是大才,我大晋最有才华见识最为广博的才女。”

一般闺阁女子又哪里去见识这么多好诗好文,又怎么能将它记得一字不差,还理解其中之意。

不要问他为什么知道宁心瑶了解其中之意,因为诗词通心,若完全不了解词中之意,又怎么能将之朗诵得如此富有情感与节律,随口而来朗朗而出?

若是傅天齐知道作为文科生的现代大学生,会背这些文只是必备也不知要作何想法。

不得不说,傅天齐真是大才,只听过一遍,便将这十首诗全部默在纸上,并按抑扬顿挫停顿,单看那字便是一种享受,极有韵律。

只是那岳阳楼记,因为是最先听诵,又极长,所以倒有些不太记得了。

待将诗词写完,傅天齐抬头眼睛晶光发亮的望着宁心瑶,“真是不好意思,小可不才,那篇绝好之文,听了一遍却不曾完全记住,中间几处似乎有些疏漏,还请姑娘将那岳阳楼记再诵一遍,免得小可下笔写错,污了隐士之魂。”

宁心瑶:……

说实话,宁心瑶背了一大堆的诗文让傅天齐惊呆了,傅天齐这逆天的记忆也让宁心瑶惊呆了。

这是什么人啊!

妥妥的学霸啊!

她虽然不是学渣,但想起背书考试的苦难岁月,顿时有种被秒成渣渣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