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2 妇人(1 / 2)

除夕和越昌文的梁子算是就此结下。

她特意向郭月打听这位越家二公子,想要抓住人的把柄弱点。

两人便站在亭子边嘀嘀咕咕,郭月小声打趣:“怎么着你相中了这位越家二公子?”

除夕干脆利落的翻了个白眼:“我无外乎也就讨厌两种人:一种是他那样儿的;还有一种是不管他以后变成什么样那样儿的。”

郭月扑哧一笑:“说的还很决绝,你打听他做什么?他是庶子,他生母不过一妾室,早些年的时候,越燕思被派遣岭南,妻子操持家务不能跟随,妾室当中只有他生母柔奴站出来,愿意跟着出去吃苦。岭南那地方不仅仅是吃苦,一个不留神还容易被毒虫咬上丧命,瘴气浓厚也要人命,柔奴就是因为生他体虚,染了病,后来回长安过了两三年就死了。”顿了顿又问:“你知道越燕恕吧?”

“知道,我越叔叔,人可好呢。”

“他做过一首诗,常羡人间琢玉郎,天应乞与点酥娘。尽道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

万里归来颜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除夕眨着眼睛:“我幼时,他好像跟我说过这首。”

“这首诗在长安城中好一阵的传唱,奠定了他年轻一代才子的美名。

那最后一句,我问你:‘岭南的风土应该不是很好吧?’你却坦然答道:‘心安定的地方,便是我的故乡。’

无论海角与天涯,大抵心安即是家。我当初还喜欢好久呢,觉得柔奴是个柔中带刚,空灵清旷,细腻柔婉的女子呢。”郭月说起来十分感叹。

除夕没想到自己这一打听,到打听出来这样一段故事。

皇后娘娘在上边道:“你们两个在那说什么呢?”

郭月顺口回答:“说越昌文呢。”

除夕有些紧张。

郭月拉着除夕走上前去,笑盈盈的说:“八妹妹年纪与他相仿,我总得帮着想一想吧。”

皇帝道:“都当了娘的人了,还不稳重,八字没一撇的事儿少说。”

皇后笑着说:“是我从前跟她提了一嘴,今儿个瞧见了那越家二公子的风姿,很有他父亲小叔叔当年的样子。”

皇帝又改口:“你觉得好,那便好吧。”

皇后:“小八的婚事,我肯定会上心。太子也说要好好帮妹妹找个归宿,怎么如今不见他,是下去和那些青年才俊说话了?”

皇帝:“朕见他今日心不在焉的,未必能管别人的事儿。”

皇帝休息够了站起身来,冲着皇后伸出手,皇后轻轻的摇了摇,表示自己还累。

“陛下出去再走走吧,我再坐一会儿,一会儿就追上去。”

“好。”

皇帝这样一起驾,就跟着离开了不少人。

郭月坐下和母后说:“弟弟怎么不在父皇跟前侍奉着?”

皇后:“父子哪有不吵架的。”

郭月:“可吵架时间长了,那就是给人钻空子。”

皇后沉默了一会儿,扭头对身边的侍女,道:“我桌子上放着两本书,你待会儿送去东宫。”

“是。”

郭月和除夕看了看彼此,既然皇后都出手了,那应该就没什么问题了,毕竟这才是在深宫里沉沉浮浮几十年的女人。

天空中开始放起了烟火,砰的一声在空中炸裂,散发出绚丽的光彩,不过转瞬即逝,那停留在空中的片刻美丽映入了每个人的眼中。

直至深夜,迎来新年。

今年也和往些年一样,不得消停。

首先是潍城那边传来消息,当地贼寇,烧杀抢掠越发严重,甚至勾结突厥人来洗劫过往商队。

沾了鲜血,知道了不守法度的好处,又哪里会去回去当老老实实的平民。

手上沾染鲜血,就注定了过不了这平凡一生。

顾大将军上奏折,提出严惩山匪加以定罪。

皇帝准奏,群臣不语。

太子所提出的宽仁政策,被啪啪打脸,下朝后于御书房请罪。

皇帝没让他跪多久,便叫人搀扶进来。

皇帝说:“你有什么好跪的,是朕下的决定。”